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 | 第12-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 个案研究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及基本功能 | 第17-22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 言语 | 第17页 |
(二) 言语行为 | 第17-18页 |
(三)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 | 第18-19页 |
(四)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 | 第19-20页 |
二、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基本功能 | 第20-22页 |
(一) 知识传递功能 | 第20页 |
(二) 情感交际功能 | 第20页 |
(三) 审美示范功能 | 第20-21页 |
(四) 评价导向功能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基本分类与学科特征 | 第22-30页 |
一、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 | 第22-23页 |
二、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基本分类 | 第23-27页 |
(一) 言语行为主体的分类 | 第23-24页 |
(二) 言语行为目的的分类 | 第24-26页 |
(三) 言语行为生成的分类 | 第26-27页 |
三、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学科特征 | 第27-30页 |
(一) 准确性 | 第27页 |
(二) 情感性 | 第27-28页 |
(三) 启发性 | 第28页 |
(四) 生动性 | 第28页 |
(五) 趣味性 | 第28-30页 |
第三章 A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数据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30-48页 |
一、 个案背景及说明 | 第30-31页 |
二、 A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数据描述 | 第31-35页 |
(一) 要素特征 | 第31-32页 |
(二) 时间分布 | 第32-33页 |
(三) 类型特征 | 第33-35页 |
三、 A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35-48页 |
(一) 要素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二)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6页 |
(三) 类型特征分析 | 第36-48页 |
第四章 A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8-57页 |
一、 问题 | 第48-52页 |
(一) 言语垃圾 | 第48页 |
(二) 言语集权 | 第48-50页 |
(三) 言语信息差 | 第50-51页 |
(四) 求同思维 | 第51-52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52-57页 |
(一) 教师素养 | 第52-55页 |
(二) 文化熏染 | 第55-56页 |
(三) 劳动品质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完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策略与建议 | 第57-65页 |
一、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 | 第57-60页 |
(一) 加强言语技能培训 | 第57-58页 |
(二) 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 第58-59页 |
(三)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 第59-60页 |
二、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方面 | 第60-65页 |
(一) 遵守言语表达规范 | 第60-61页 |
(二) 重视课堂言语质量 | 第61-62页 |
(三) 贴近语文学科特征 | 第62-63页 |
(四) 提升自身心理素养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注释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