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致病性 | 第11页 |
·铜绿假单胞菌的毒性因子 | 第11-12页 |
·铜绿假单胞菌的Ⅲ型分泌系统 | 第12-17页 |
·铜绿假单胞菌T3SS的结构及组成 | 第12-15页 |
·铜绿假单胞菌T3SS调控途经 | 第15-17页 |
·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17-19页 |
·拓扑异构酶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IA型拓扑异构酶 | 第19-20页 |
·细菌拓扑异构酶Ⅰ在压力应答和致病机理中的功能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5-27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使用浓度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8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30页 |
·铜绿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的快速制备 | 第30页 |
·电转化 | 第30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反应体系 | 第30-31页 |
·酶切和连接反应 | 第31页 |
·互补实验 | 第31-32页 |
·基因敲除 | 第32-34页 |
·基因表达报道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35-36页 |
·泳动试验(Swimming mobillity) | 第36页 |
·丛动试验(Swarmming mobillity) | 第36页 |
·蹭行运动试验(Twitching mobility) | 第36页 |
·绿脓菌素的测定 | 第36页 |
·生物被膜的测定 | 第36页 |
·压力条件实验 | 第36-37页 |
·TCA沉淀法蛋白提取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8-58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topA基因与T3SS的关系 | 第38-49页 |
·A4转座突变体互补实验 | 第38-39页 |
·topA突变体的构建 | 第39-40页 |
·诱导条件下PAO1(ΔtopA)对T3SS的影响 | 第40-43页 |
·topA抑制T3SS的过程需要ptrB | 第43-46页 |
·PAO1(ΔtopA)对运动性的影响试验 | 第46页 |
·PAO1(ΔtopA)对生物被膜的影响试验 | 第46-47页 |
·PAO1(ΔtopA)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47-48页 |
·PAO1(ΔtopA)菌株对环境压力的反应 | 第48-49页 |
·PA0964与T3SS的关系 | 第49-58页 |
·PA0964的单敲除突变株和PA0964与pqsR的双敲除突变株的构建 | 第49-51页 |
·PAO1(Δ0964)对T3SS的影响 | 第51-53页 |
·PAO1(Δ0964)和PAO1(Δ0964/ΔpqsR)对QS系统的影响 | 第53-56页 |
·PAO1(Δ0964)和PAO1(Δ0964/ΔpqsR)对绿脓菌素的影响试验 | 第56-57页 |
·PAO1(Δ0964)和PAO1(Δ0964/ΔpqsR)对运动性的影响试验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61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topA基因对Ⅲ型分泌系统具有正调控作用 | 第58-59页 |
·PA0964基因对Ⅲ型分泌系统具有负调控作用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