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植物根际促生菌与氢氧化细菌 | 第9页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制 | 第9-18页 |
·合成ACC脱氨酶 | 第10-12页 |
·分泌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 | 第12-13页 |
·产铁载体 | 第13-14页 |
·根际促生菌的其他促生机制 | 第14-18页 |
·“氢肥”与轮作效益 | 第18-21页 |
·“氢肥”对轮作效益的贡献 | 第18-19页 |
·氢氧化细菌的研究及初步应用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土样 | 第23页 |
·小麦种子 | 第23页 |
·病原菌 | 第23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氢氧化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吸氢酶的鉴定 | 第25页 |
·菌株的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 | 第25-27页 |
·菌株分泌IAA能力的测定 | 第27页 |
·菌株ACC脱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铁载体的检测 | 第28-29页 |
·真菌拮抗作用及小麦促生试验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氢氧化细菌的分离与保藏 | 第31页 |
·氢氧化细菌的分布 | 第31页 |
·菌株产IAA的能力 | 第31-34页 |
·菌株ACC脱氨酶活性 | 第34-38页 |
·菌株铁载体 | 第38页 |
·菌株的分类地位 | 第38-42页 |
·真菌拮抗及小麦促生能力 | 第42-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51页 |
·相关实验步骤的改进 | 第45-49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