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造假的成因分析与制度防控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3-15页 |
·选题的社会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3-15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15-2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 第24-2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4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4-27页 |
第2章 科学活动中的造假及其分类 | 第27-53页 |
·科学造假释义 | 第27-31页 |
·科学造假的含义 | 第27-29页 |
·造假与越轨、不端、失范、失误的异同 | 第29-31页 |
·科学造假的分类 | 第31-47页 |
·按照科研活动过程分类 | 第31-36页 |
·按照研究主体进行分类 | 第36-40页 |
·按照科研活动方式分类 | 第40-43页 |
·按照不同行为主体分类 | 第43-47页 |
·科学造假的重灾区——实验室造假 | 第47-51页 |
·在实验设计时造假 | 第48-49页 |
·在实验观察中造假 | 第49页 |
·在实验事实陈述中造假 | 第49-50页 |
·在实验结果解释中造假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科学造假的状况及其危害 | 第53-69页 |
·国内外科学造假状况概览 | 第53-57页 |
·历史上的科学造假 | 第53-55页 |
·国内科学造假的一般状况 | 第55-57页 |
·科学造假的危害分析 | 第57-67页 |
·科学造假对科学活动的本质性危害 | 第57-59页 |
·科学造假对科研参与者的危害 | 第59-64页 |
·科学造假对科学共同体的危害 | 第64-65页 |
·科学造假对社会的危害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科学造假的成因分析 | 第69-131页 |
·科学造假的内在动因 | 第69-107页 |
·从舍恩造假事件看研究者极端心态的负面影响 | 第69-94页 |
·编辑和审稿人个人固执己见导致的科学造假 | 第94-103页 |
·科学权威对科学创新的态度导致科学造假 | 第103-107页 |
·科学造假的社会动因分析 | 第107-129页 |
·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 第107-108页 |
·政治经济原因 | 第108-116页 |
·文化层面的原因 | 第116-119页 |
·社会制度的原因 | 第119-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5章 科学造假的哲学反思 | 第131-175页 |
·理性的科学家为什么也会造假? | 第131-148页 |
·利益冲突的溯源和含义 | 第131-133页 |
·科学家的自身因素 | 第133-142页 |
·利益冲突与科学造假 | 第142-148页 |
·利益冲突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 第148-160页 |
·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 第148-150页 |
·科研合作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0-152页 |
·科学成果发表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2-153页 |
·科学评审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3-156页 |
·科研奖励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6-158页 |
·社会承认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8-160页 |
·解决利益冲突的原则和方法 | 第160-173页 |
·具有预防性的公开政策 | 第160-163页 |
·具有引导性的管理政策 | 第163-171页 |
·具有矫正性的清除政策 | 第171-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5页 |
第6章 科学造假的败露机制 | 第175-201页 |
·从美国冷核聚变事件看科学造假的败露过程 | 第175-187页 |
·基本的物理学知识 | 第175页 |
·冷核聚变被揭露的过程 | 第175-187页 |
·科学造假的一般败露机制 | 第187-191页 |
·在同行科研过程中被揭露 | 第187-189页 |
·在社会应用层面被揭露 | 第189-191页 |
·科学造假终将败露的警示 | 第191-199页 |
·假的终将败露 | 第191-193页 |
·假的越“真”,败得越惨 | 第193-196页 |
·科学造假败露的警示 | 第196-19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9-201页 |
第7章 科学造假的制度防控 | 第201-243页 |
·健全完善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机制 | 第201-223页 |
·健全学术规范,注重道德规范教育 | 第201-206页 |
·完善科学评审机制 | 第206-211页 |
·尊重科学评价机制 | 第211-216页 |
·运用科学内部的奖惩机制 | 第216-223页 |
·强化科学共同体外部的社会控制 | 第223-241页 |
·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 | 第223-228页 |
·法律政策的完善 | 第228-237页 |
·政府行政管理的必要干预 | 第237-241页 |
·本章小结 | 第241-243页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 第243-247页 |
·本文研究的结论 | 第243-244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244-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247-261页 |
中外人名索引 | 第261-265页 |
专有名词索引 | 第265-273页 |
致谢 | 第273-2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