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其他市政工程及公用设备论文--消防论文

狭长空间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研究背景第14-21页
     ·狭长空间的常见类型第14-17页
     ·狭长空间火灾的严重性第17-19页
     ·狭长空间的火灾特性第19-20页
     ·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狭长空间火灾的特殊性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开口形态对火灾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第21-22页
     ·火源尺寸对火灾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第22-23页
     ·双火源火灾的燃烧特性研究第23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第二章 狭长空间小尺寸实验台的设计与建立第32-48页
   ·引言第32页
   ·国内外狭长地下空间实验模型第32-35页
   ·实验模型的相似性准则第35-38页
   ·实验台的构造与功能第38-40页
   ·实验测量方法第40-45页
     ·火源质量损失速率的测量第40-41页
     ·温度的测量第41-43页
     ·烟气浓度的测量第43页
     ·辐射热流密度的测量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第三章 开口形态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第48-86页
   ·引言第48页
   ·开口形态影响烟气运动的理论分析第48-52页
     ·狭长空间的烟气运动物理模型第48-49页
     ·通风因子第49-50页
     ·远火源端温度分布第50-52页
   ·开口尺寸对燃烧特性的影响作用第52-63页
     ·实验工况设置第52-53页
     ·典型结果分析第53-56页
       ·典型实验结果第53-55页
       ·数值模拟结果第55-56页
     ·开口尺寸的影响第56-63页
       ·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第56-57页
       ·温度场第57-61页
       ·CO浓度第61-63页
   ·开口位置对燃烧特性的影响作用第63-82页
     ·实验工况第63-64页
     ·中性面高度的确定第64-65页
     ·典型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典型实验结果第65-68页
       ·FDS模拟结果第68-71页
     ·开口位置的影响第71-77页
       ·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第71页
       ·温度场第71-75页
       ·CO浓度第75-76页
       ·辐射热通量密度第76-77页
     ·开口形态对燃烧特性影响的综合分析第77-82页
   ·小结第82-83页
 本章符号表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四章 火源开口耦合因素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第86-100页
   ·引言第86页
   ·燃烧速率第86-88页
     ·开放空间内燃烧速率第86-87页
     ·狭长空间内燃烧速率第87-88页
   ·实验工况第88页
   ·结果分析第88-96页
     ·质量损失速率第88-91页
     ·纵向温度分布第91-94页
     ·竖向温度分布第94-95页
     ·CO浓度分布第95-96页
   ·小结第96-98页
 本章符号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0页
第五章 狭长空间双火源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00-114页
   ·引言第100页
   ·实验工况设置第100-101页
   ·双火源实验结果分析第101-108页
     ·典型实验结果分析第101-103页
     ·质量损失速率第103-104页
     ·顶棚温度第104-106页
     ·远火源区竖向温度第106-107页
     ·CO浓度第107-108页
   ·不同火源形状的双火源结果分析第108-110页
   ·延时点火的实验结果分析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4页
第六章 狭长空间双火源油池火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14-128页
   ·引言第114页
   ·数值模拟软件FDS介绍第114-117页
     ·FDS求解方法第115页
     ·网格选取第115-117页
   ·模拟结果概况第117-121页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121-123页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本章符号表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1页
   ·本文的工作及结论第128-130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30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32-133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与横向课题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带超声换能器电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研究
下一篇:金融稳定的度量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