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理论的多视角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14页 |
| ·文献评述 | 第14-20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 ·跨国并购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 2 跨国并购的理论根源 | 第23-33页 |
| ·跨国并购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5页 |
| ·跨国并购的涵义 | 第23-24页 |
| ·跨国并购的特征 | 第24-25页 |
| ·跨国并购的理论根源 | 第25-30页 |
| ·国内并购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 ·国内并购、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化 | 第33-67页 |
|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化 | 第33-34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化 | 第34-65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静动态演化 | 第34-43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区域演化 | 第43-54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演化 | 第54-61页 |
| ·国际交易方式的演化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4 跨国并购理论的演化 | 第67-88页 |
| ·第一次并购浪潮下的理论演化 | 第67-69页 |
| ·规模经济学说 | 第68-69页 |
| ·市场力量学说 | 第69页 |
| ·第二次并购浪潮下的理论演化 | 第69-72页 |
| ·交易费用学说 | 第70-71页 |
| ·代理问题学说 | 第71-72页 |
| ·第三次并购浪潮下的理论演化 | 第72-77页 |
| ·管理协同学说 | 第72-73页 |
| ·经营协同学说 | 第73-74页 |
| ·财务协同观点 | 第74-75页 |
| ·管理主义学说 | 第75-76页 |
| ·公司成长学说 | 第76-77页 |
| ·第四次并购浪潮下的理论演化 | 第77-81页 |
| ·价值低估学说 | 第78-79页 |
| ·讯息信号学说 | 第79-80页 |
| ·自由现金流量学说 | 第80-81页 |
| ·自大学说 | 第81页 |
| ·第五次并购浪潮下的理论演化 | 第81-85页 |
| ·控制权增效学说 | 第82-83页 |
| ·相对优势耦合学说 | 第83页 |
| ·特有并购学说 | 第83-85页 |
| 本章总结 | 第85-88页 |
| 5 不同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理论归纳 | 第88-98页 |
| ·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梳理 | 第88-92页 |
| ·微观层面 | 第88-91页 |
| ·宏观层面 | 第91-92页 |
| ·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梳理 | 第92-95页 |
| ·微观层面 | 第93-94页 |
| ·宏观层面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 6 理论演化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 第98-113页 |
|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 | 第98-105页 |
| ·并购前 | 第98-102页 |
| ·并购中 | 第102-104页 |
| ·并购后 | 第104-105页 |
| ·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暗示 | 第105-111页 |
| ·微观层而 | 第106-108页 |
| ·中观层面 | 第108-109页 |
| ·宏观层面 | 第109-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7 结论和讨论 | 第113-11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 ·讨论 | 第114-115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5-117页 |
| 结语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