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评述 | 第15-17页 |
·并购与创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跨国并购与创新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页 |
·论文框架 | 第20-22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22-41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2-27页 |
·并购 | 第22-23页 |
·技术并购 | 第23-24页 |
·跨国并购 | 第24-25页 |
·技术创新 | 第25-27页 |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分析 | 第27-34页 |
·文献来源 | 第27-28页 |
·文献共引结果 | 第28-30页 |
·作者共引结果 | 第30-33页 |
·主题词共现结果 | 第33-34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34-39页 |
·资源基础观 | 第35-36页 |
·知识基础观 | 第36-37页 |
·吸收能力论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并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和机制 | 第41-51页 |
·知识获取视角 | 第41-43页 |
·资源配置视角 | 第43-44页 |
·市场竞争视角 | 第44-46页 |
·研发替代视角 | 第46-47页 |
·管理整合视角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跨国并购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 | 第51-69页 |
·跨国并购前期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51-56页 |
·交易相关程度 | 第51-52页 |
·目标方知识基础 | 第52-54页 |
·技术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企业关系资本 | 第55-56页 |
·跨国并购中期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56-62页 |
·员工心理感知 | 第57-58页 |
·核心人员保留 | 第58-59页 |
·以往并购经验 | 第59-60页 |
·双方文化差异 | 第60-62页 |
·跨国并购后期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62-65页 |
·吸收能力 | 第62-64页 |
·整合能力 | 第64页 |
·治理能力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9页 |
5 我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 第69-102页 |
·研究设计 | 第69-71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69页 |
·目标案例选择 | 第69-70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70-71页 |
·宁波均胜集团并购德国普瑞公司 | 第71-76页 |
·并购双方简介 | 第71-72页 |
·并购驱动因素 | 第72-73页 |
·并购交易过程 | 第73页 |
·并购后期整合 | 第73-75页 |
·并购对创新的驱动作用 | 第75-76页 |
·绍兴卧龙控股并购奥地利ATB集团 | 第76-81页 |
·并购双方简介 | 第76-77页 |
·并购驱动因素 | 第77-78页 |
·并购交易过程 | 第78页 |
·并购后期整合 | 第78-80页 |
·并购对创新的驱动作用 | 第80-81页 |
·台州杰克集团并购德国拓卡和奔马 | 第81-86页 |
·并购双方简介 | 第81-82页 |
·并购驱动因素 | 第82页 |
·并购交易过程 | 第82-83页 |
·并购后期整合 | 第83-85页 |
·并购对创新的驱动作用 | 第85-86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 | 第86-92页 |
·交易相关程度 | 第87-88页 |
·技术的相关性 | 第88页 |
·企业关系资本 | 第88-90页 |
·核心员工保留 | 第90-91页 |
·以往并购经验 | 第91-92页 |
·可供中国跨国并购企业参考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 第92-100页 |
·立足企业发展战略 | 第92-94页 |
·选择合适并购标的 | 第94-96页 |
·留住核心技术员工 | 第96-97页 |
·优化研发资源配置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102-108页 |
·研究结论 | 第102-104页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104-10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107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