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一、导言 | 第10-21页 |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1) 对纳税遵从的研究 | 第12-13页 |
| (2) 对衡量纳税遵从水平的研究 | 第13-14页 |
| (3) 国外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实践 | 第14-16页 |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1) 对纳税遵从分类的研究 | 第16页 |
| (2) 在前景理论下的研究 | 第16-17页 |
| (3) 对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研究 | 第17页 |
| (4) 在博弈论理论下的研究 | 第17-18页 |
| (5) 对中小企业纳税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8页 |
| (6) 对纳税遵从度衡量的研究 | 第18页 |
| (7) 对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18-19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 2. 访谈研究法 | 第19-20页 |
| 3.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 第20页 |
| 4. 层次分析法 | 第20-21页 |
| 二、纳税遵从评价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 (一) 核心概念阐述 | 第21-24页 |
| 1. 纳税遵从 | 第21-22页 |
| 2. 纳税遵从评价 | 第22-23页 |
| 3.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 (二) 纳税遵从评价的相关研究理论 | 第24-26页 |
| 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页 |
| 2. 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 3. 预期效用理论 | 第25-26页 |
| 三、我国当前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 第26-35页 |
| (一) 我国现行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现状及特点 | 第26-28页 |
| 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26-27页 |
| 2. 采用否决性指标 | 第27-28页 |
| (二) 我国现行纳税遵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 1. 评价主体缺乏组织独立性 | 第28页 |
| 2. 评价结果可比性差 | 第28-29页 |
| 3. 评价内容有待完善 | 第29页 |
| 4. 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分值合理性有待商榷 | 第29-30页 |
| 5. 后续跟踪管理乏力 | 第30页 |
| 6. 激励措施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 (三) 各地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 第31-35页 |
| 1. 增强评定组织的专业性 | 第31-32页 |
| 2. 增加评价过程的易操作性 | 第32页 |
| 3. 评价内容有所变化 | 第32-33页 |
| 4. 细化了各项分值和计分方式 | 第33页 |
| 5. 激励方式有所创新,但效果仍不明显 | 第33-35页 |
| 四、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5-66页 |
| (一)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35页 |
| (二)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 (三)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36-38页 |
| 1. 评价主体 | 第36页 |
| 2. 评价客体 | 第36页 |
| 3. 评价内容 | 第36-37页 |
| 4. 评价程序 | 第37-38页 |
| 5. 评价指标 | 第38页 |
| (四)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8-47页 |
| 1. 管理性指标 | 第38-43页 |
| (1) “税务登记”指标 | 第39-41页 |
| (2) “纳税申报”指标 | 第41页 |
| (3) “税款缴纳”指标 | 第41-42页 |
| (4) “发票使用”指标 | 第42-43页 |
| 2. 技术性指标 | 第43-46页 |
| (1) “基本信息”指标 | 第44页 |
| (2) “税源管理”指标 | 第44-45页 |
| (3) “财务情况”指标 | 第45页 |
| (4) “评估稽查”指标 | 第45-46页 |
| 3. 否决性指标 | 第46-47页 |
| (五)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7-66页 |
| 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 第47-50页 |
| 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50-64页 |
| (1)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50页 |
| (2) 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指标层次表 | 第50-52页 |
| (3) 计算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 第52-64页 |
| 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64-66页 |
| (1) 指标分值的确认 | 第64-65页 |
| (2) 指标等级的确定 | 第65-66页 |
| 五、中小企业纳税遵从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措施 | 第66-70页 |
| (一) 实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动态管理 | 第66-67页 |
| 1. 建立动态的纳税信用等级升、降级制度 | 第66页 |
| 2. 定期完善中小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 第66页 |
| 3. 建立信用风险预警制度 | 第66-67页 |
| (二) 完善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的激励机制 | 第67-68页 |
| 1. 对纳税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正向激励措施 | 第67页 |
| 2. 对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实施严厉的负向激励措施 | 第67-68页 |
| (三) 扩大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 | 第68-70页 |
| 1. 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 第68页 |
| 2. 加强与社会信用信息机构的合作 | 第68-69页 |
| 3. 建立信用情况社会公告制度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