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以洛阳新区图书馆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论文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内外图书馆联盟比较及启示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3-24页 |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必要性 | 第13-18页 |
·校地共建是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功能的需要 | 第13-14页 |
·校地共建是图书馆数字化和综合化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校地共建是高校馆与公共馆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 | 第14-16页 |
·校地共建是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的需要 | 第16-17页 |
·校地共建是信息时代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可行性 | 第18-22页 |
·国家的政策支持与经济进步是共建可行的前提 | 第18-19页 |
·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共建可行的硬件基础 | 第19-20页 |
·高校馆资源与设备优势是共建可行的资源保障 | 第20-21页 |
·公共图书馆读者群扩大是共建持续发展的市场 | 第21-22页 |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意义和优势 | 第22-24页 |
第3章 现行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模式 | 第24-32页 |
·现行校地共建图书馆部分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产业运作模式 | 第24-25页 |
·黄淮学院的双重身份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的以服务代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现行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7-32页 |
·管理机构与运作方式方面 | 第27-28页 |
·馆舍布局与馆员素质方面 | 第28页 |
·筹资渠道与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 第28-29页 |
·技术改进与创新服务方面 | 第29-30页 |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 | 第30-32页 |
第4章 洛阳新区图书馆“全纳”管理模式构建 | 第32-48页 |
·洛阳新区图书馆情况简介 | 第32-33页 |
·“全纳”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33-48页 |
·“全纳”的管理理念 | 第33-36页 |
·“全纳”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概括 | 第36-37页 |
·“全纳”管理模式的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 | 第37-38页 |
·“全纳”管理模式的法律及政策保障 | 第38-40页 |
·“全纳”管理模式对馆员的素质要求 | 第40页 |
·“全纳“的文献资源整合与建设 | 第40-42页 |
·“全纳”的馆舍布局及无障碍设施构建 | 第42-43页 |
·“全纳”的创新服务理念 | 第43-46页 |
·“全纳”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创新之处 | 第48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