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电液比例阀概述 | 第10-12页 |
·比例控制的含义 | 第10页 |
·电液比例阀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电液比例阀的结构及分类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比例电磁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电液比例方向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2章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阐述 | 第24-38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4-29页 |
·2D电液伺服阀中的螺旋机构 | 第24-25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5-29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导控级结构 | 第29-32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的导控方式 | 第29-30页 |
·高低压孔的结构形式 | 第30-32页 |
·关键零件的设计及部分元件的选用 | 第32-36页 |
·阀用电-机械转换器的选用 | 第32-34页 |
·对中弹簧的设计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2D电液比例方向阀数学建模 | 第38-52页 |
·压扭放大驱动技术 | 第38-40页 |
·压-扭联轴器的结构形式 | 第38-39页 |
·压-扭联轴器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导控级数学建模 | 第40-44页 |
·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40-44页 |
·阀芯力学平衡方程 | 第44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导控级的传递函数 | 第44-50页 |
·导控级数学模型线性化 | 第44-45页 |
·传递函数的推导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2D电液比例方向阀SIMULINK动态仿真 | 第52-66页 |
·SIMULINK简介 | 第52-53页 |
·SIMULINK仿真的特点 | 第52-53页 |
·SIMULINK功能模块简介 | 第53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模块化 | 第53-57页 |
·数学模型的模块化 | 第53-54页 |
·各模块在SIMULINK中的实现 | 第54-57页 |
·动态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初始弓高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高低压孔半径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敏感腔初始长度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系统压力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压-扭联轴器结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的实验研究 | 第66-80页 |
·实验准备 | 第66-69页 |
·阀用比例放大控制器 | 第66-68页 |
·实验设备 | 第68-69页 |
·压-扭联轴器输入输出特性实验 | 第69-74页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69-70页 |
·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2D电液比例方向阀空载流量实验 | 第74-79页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74-75页 |
·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