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弹复合控制系统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气动力控制的特点 | 第12-13页 |
|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 | 第13-16页 |
|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优越性 | 第13-14页 |
|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导弹飞行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PID 控制方法 | 第17页 |
| ·非线性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 ·智能控制方法 | 第18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第2章 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20-31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导弹的有关知识 | 第20-23页 |
| ·基本假设 | 第20页 |
| ·常用坐标系 | 第20-21页 |
| ·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 | 第21-23页 |
| ·气动布局与直接力执行机构 | 第23-27页 |
| ·气动布局的描述 | 第23-24页 |
| ·直接力执行机构 | 第24-25页 |
| ·脉冲发动机的数学描述 | 第25-27页 |
| ·复合控制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 ·运动学与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参数说明及简化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复合控制系统的动态逆研究 | 第31-44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动态逆控制 | 第31-33页 |
| ·动态逆控制的特点 | 第31-32页 |
| ·状态反馈型动态逆 | 第32-33页 |
| ·动态逆控制器的设计 | 第33-39页 |
| ·时标分离法 | 第34页 |
| ·角速度层控制律的建立(内回路) | 第34-37页 |
| ·姿态层控制律的建立(外回路) | 第37-39页 |
| ·复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9-40页 |
| ·脉冲发动机点火逻辑的描述 | 第40-41页 |
| ·仿真验证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粒子群神经网络补偿逆误差 | 第44-61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BP 神经网络 | 第44-48页 |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48-52页 |
|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 第48-49页 |
|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WPSO) | 第49-50页 |
| ·基于指数衰减的惯性权重的 PSO | 第50-51页 |
| ·PSO 算法参数的设置 | 第51-52页 |
| ·粒子群对神经网络的优化 | 第52-56页 |
| ·PSO-BP 网络自适应逆控制 | 第56-57页 |
| ·动态逆误差及稳定性分析 | 第57-60页 |
| ·系统逆误差 | 第57-58页 |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复合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第61-74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1-6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6-73页 |
| ·BP-NN 网络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6-69页 |
| ·PSO-BP 网络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9-72页 |
| ·两种网络系统的性能比较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论文总结 | 第74-75页 |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