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泥蚶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及生长相关基因HDAC1的克隆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常见分子标记技术第11-13页
     ·RFLP 标记技术第11-12页
     ·RAPD 标记技术第12页
     ·AFLP 标记技术第12页
     ·SSR 标记技术第12-13页
     ·SNPs 标记技术第13页
   ·杂种优势及微卫星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第13-15页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第13-14页
     ·微卫星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第14-15页
   ·海洋贝类生长发育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功能基因的结构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表达序列标签技术 (EST)第16页
       ·基因芯片技术 (Gene chip)第16-17页
       ·转基因技术 (Transgenic technology)第17页
       ·基因打靶技术 (Gene targeting)第17页
       ·建立遗传连锁图谱 (Genetic linkage map)第17页
       ·RNA 干涉 (RNA interference, RNAi)第17页
     ·生长发育调控基因研究第17-21页
第二章 泥蚶基因组微卫星和 EST 微卫星的开发与比较第21-34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泥蚶 DNA 提取第21-22页
     ·序列来源与 SSR 位点搜索第22页
     ·引物设计第22-23页
     ·引物筛选第23页
     ·泥蚶奉化群体基因型检测第23-24页
     ·基因型判读和数据分析第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30页
     ·泥蚶 EST-SSR 位点分布特点第24-25页
     ·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筛选第25页
     ·奉化泥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5-30页
     ·多态位点核心序列长度与各项参数相关性分析第30页
   ·讨论第30-34页
     ·泥蚶 EST-SSR 分布第30-31页
     ·G-SSR 与 EST-SSR 多态率比较第31-32页
     ·SSR 多态性与核心序列的关系第32-34页
第三章 泥蚶浙江群体和韩国群体杂交及自繁子代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第34-44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泥蚶双列杂交第35-37页
       ·藻类的培育第35页
       ·亲贝培育和促熟第35-36页
       ·亲贝的催产和双列杂交后代的获得第36页
       ·幼虫培育第36-37页
     ·四个泥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第37-38页
       ·DNA 提取第37页
       ·实验群体的 SSR 分析第37-38页
       ·数据收集及分析第38页
   ·结果第38-42页
     ·微卫星位点概况第38-39页
     ·四个群体主要遗传参数比较第39页
     ·哈迪温伯格平衡情况检测第39-41页
     ·遗传分化系数及 Nei 遗传距离第41-42页
   ·讨论第42-44页
     ·杂交群体杂合度改善第42-43页
     ·自交群体及杂交群体遗传分化情况第43-44页
第四章 泥蚶 HDAC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第44-66页
   ·材料与方法第44-58页
     ·材料第44-47页
       ·实验材料第44-45页
       ·试剂第45-46页
       ·主要仪器第46-47页
     ·方法第47-58页
       ·实验用品预处理第47页
       ·HDAC1 基因 cDNA 全长的克隆第47-54页
       ·HDAC1 基因在泥蚶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性检测第54-58页
   ·结果第58-65页
     ·泥蚶 HDAC1 蛋白生物学信息分析第58-63页
       ·HDAC1 cDNA 全长序列分析第58-59页
       ·HDAC1 蛋白质信号肽检测第59-60页
       ·HDAC1 蛋白跨膜区域预测第60-61页
       ·HDAC1 蛋白的疏水性分析第61页
       ·HDAC1 蛋白功能域分析第61-62页
       ·HDAC1 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第62页
       ·HDAC1 基因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第62-63页
     ·泥蚶不同组织 HDAC1 表达差异性分析第63-65页
       ·不同组织 RNA 提取第63-64页
       ·泥蚶 6 个组织 HDAC1 基因荧光定量第64-65页
   ·讨论第65-66页
     ·HDAC1 基因序列分析第65页
     ·HDAC1 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附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滑舌鳎生长轴关键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对生长与生殖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子血清型、耐药性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