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绪论 | 第9-1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第1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一) 企业培训 | 第11-14页 |
1. 国外关于企业培训的研究 | 第11页 |
2. 国内关于企业培训的研究 | 第11-13页 |
3. 国内关于企业培训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4页 |
(二) 课程设计与开发 | 第14-17页 |
1. 国外关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国内关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 企业培训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 第17-25页 |
1. 国内关于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 第17-20页 |
2. 国内外关于 ADDIE 模型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20-25页 |
三、 研究步骤及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一) 研究步骤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25-26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26页 |
3. 访谈法 | 第26页 |
4. 观察法 | 第26-27页 |
四、 《企业内部有效沟通》课程设计、开发与试用 | 第27-56页 |
(一) 课程开发与试用的计划与控制 | 第27-30页 |
1. 确定时间进度 | 第27-28页 |
2. 监控时间进度 | 第28页 |
3. 追踪项目成果 | 第28-30页 |
(二) 开展前期分析 | 第30-33页 |
1. 找出绩效差距(访谈、观察、问卷) | 第30-31页 |
2. 剖析绩效差距成因与研究对策 | 第31-32页 |
3. 阐明培训目标 | 第32页 |
4. 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点 | 第32-33页 |
(三) 组织教学课题 | 第33页 |
1. 选择课题和编排顺序 | 第33页 |
(四) 分析知识要点 | 第33-34页 |
1. 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 第33-34页 |
(五) 制定教学策略 | 第34-39页 |
1. 设计教学环节 | 第34-37页 |
2. 选用教学方法 | 第37-38页 |
3. 选用教学媒体 | 第38-39页 |
(六) 编写教材脚本 | 第39-52页 |
1. 设计与开发教学媒体 | 第40-46页 |
2. 设计与开发教学信息 | 第46-52页 |
(七) 进行形成性评价 | 第52-54页 |
1. 确定评价指标 | 第52页 |
2. 选择评价方法、编制评价工具 | 第52-53页 |
3. 收集整理与分析总结评价资料 | 第53-54页 |
(八) 完善课程设计与开发 | 第54页 |
(九) 总结性评价 | 第54-56页 |
1. 确定评价指标 | 第55页 |
2. 选择评价方法、编制评价工具 | 第55页 |
3. 收集整理与分析总结评价资料 | 第55页 |
4. 总结性评价报告 | 第55-56页 |
五、 结束语 | 第56-57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6页 |
1. 针对性强 | 第56页 |
2. 培训步骤和所开发材料完整,所开发的材料原创性强 | 第56页 |
3. 课程开发后有实际的试用 | 第56页 |
(二)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6-57页 |
1. 开发材料质量有待提高 | 第56-57页 |
2. 参与培训的部分学员在培训期间离职 | 第57页 |
3. 试用范围较小,较难大范围推广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一 学员基本信息与实际沟通水平的调查问卷 | 第61-69页 |
附录二 学习风格测试 | 第69-81页 |
附录三 绩效差距访谈记录 | 第81-82页 |
附录四 学员手册 | 第82-114页 |
附录五 视频介绍 | 第114-118页 |
附录六 卡片游戏 | 第118-120页 |
附录七 角色扮演一 | 第120-123页 |
附录八 角色扮演二 | 第123-124页 |
附录九 案例分析 | 第124-126页 |
附录十 角色扮演三 | 第126-128页 |
附录十一 沟通练习计划表 | 第128-129页 |
附录十二 课堂小结(快问快答) | 第129-130页 |
附录十三 学员课后测试与评价 | 第130-142页 |
附录十四 学员课堂表现记录表 | 第142-143页 |
附录十五 员工主动与上级沟通次数、效果记录 | 第143-144页 |
附录十六 企业培训课程时间安排表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