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论文

基于二维Mesh网络的片上组播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研究背景第15-22页
     ·多核系统的发展第15-17页
     ·片上网络的发展第17-19页
     ·并行计算中的组播需求第19-21页
     ·路由器体系结构面临的挑战第21-22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22-32页
     ·组播路由算法第22-24页
     ·组播死锁避免第24-26页
     ·路由机制第26-27页
     ·组播地址编码第27-28页
     ·路由器加速第28-30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30-32页
   ·论文结构第32-33页
第二章 二阶段增量式组播路径建立及路由算法研究第33-59页
   ·引言第33页
   ·二阶段增量式组播路径建立机制第33-40页
     ·协议第33-36页
     ·网络接口控制器第36页
     ·路由器结构第36-37页
     ·报文转换逻辑第37-39页
     ·二阶段增量式组播路径建立实例第39-40页
   ·带宽、功耗高效组播路由算法第40-47页
     ·死锁避免第40-42页
     ·OPT组播路由算法第42-43页
     ·LXYROPT组播路由算法第43页
     ·CFG组播路由算法第43-47页
     ·XY组播树支持第47页
   ·硬件开销估计第47页
   ·实验与结论第47-56页
     ·组播树开销第47-51页
     ·纯组播通信模式性能评估第51-52页
     ·混合通信模式性能评估第52-55页
     ·长报文性能评估第55-56页
     ·功耗评估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三章 集成清除功能低延迟组播建立方式第59-70页
   ·引言第59页
   ·现有方法局限性第59-63页
     ·基于ID组播树清除方法的局限第59-62页
     ·组播清除报文方法局限第62-63页
   ·集成清除功能的低延迟组播树建立机制第63-67页
     ·集成清除功能的组播树建立机制第63-65页
     ·利用旧树建新树的低延迟建立方法第65-67页
   ·面积评估第67页
   ·建立延迟评估第67-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一种预防死锁的混合机制第70-81页
   ·引言第70-71页
   ·整包缓冲异步复制机制第71-73页
     ·两种机制结合第71页
     ·实现第71-73页
   ·集中式控制并发长报文组播数量机制第73-77页
     ·应用需求第73-74页
     ·集中式分配算法第74-76页
     ·集中式分配器实现第76页
     ·死锁避免示例第76-77页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7-80页
     ·CA对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面积开销第78-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自选择伪电路第81-108页
   ·引言第81-82页
   ·路由器体系结构第82-87页
     ·报文格式和地址编码第82-83页
     ·路由算法实现机制第83-84页
     ·基于ID的路由机制第84-85页
     ·局部ID管理第85-86页
     ·混插路由示例第86-87页
   ·伪电路复用第87-89页
     ·伪电路第87-88页
     ·伪电路变体第88-89页
   ·自选择伪电路第89-93页
     ·比较逻辑第89-90页
     ·自选择逻辑第90-91页
     ·自选择伪电路示例第91-93页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3-100页
     ·方法第93-95页
     ·结果分析第95-100页
   ·功耗面积分析第100-105页
     ·ID槽保留量第100-103页
     ·面积开销第103-105页
     ·功耗开销第105页
   ·讨论第105-106页
     ·VP与虫孔路由中的伪电路比较第105页
     ·扩展SP到虫孔路由器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08-111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08-110页
   ·课题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4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激光抖动法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下一篇:分组密码的攻击方法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