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光纤激光抖动法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6页
   ·光纤激光的发展现状第18-21页
   ·相干合成的应用需求第21-23页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被动锁相相干合成技术第23页
     ·主动锁相相干合成技术第23-24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系统简介第26-45页
   ·系统结构简介第26-27页
   ·光纤激光相位噪声特性第27-30页
     ·实验室环境下光纤激光相位噪声的分布第27-30页
     ·光束阵列阵元数量对相位噪声的影响第30页
   ·相位锁定技术第30-35页
     ·锁相方法第30-33页
     ·锁相系统硬件介绍第33-35页
   ·光束合成技术第35-41页
     ·阵列光束分孔径合成技术第35-39页
     ·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光束合成第39页
     ·相干偏振合成第39-40页
     ·基于光波导的光束合成第40-41页
   ·系统性能评价第41-44页
     ·BPF 因子第41-42页
     ·合成效率第42页
     ·远场光斑条纹对比度第42-43页
     ·均方根相位残差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多抖动法锁相技术研究第45-84页
   ·多抖动法锁相技术原理第45-51页
     ·多抖动法锁相技术简介第45-46页
     ·多抖动法锁相技术的数学推导第46-51页
   ·阵列光束分孔径合成情况下性能评价函数的选取第51-57页
     ·两路光束合成时相位调制强度随针孔尺寸的变化关系第52-53页
     ·近场光束位置对性能评价函数的影响第53-54页
     ·最优针孔尺寸随阵元数量的变化关系第54页
     ·最优针孔尺寸随光束阵列占空比的变化关系第54-55页
     ·最优针孔尺寸随单元光束光斑尺寸的变化关系第55-56页
     ·最优针孔尺寸随激光波长的变化关系第56页
     ·最小负值强度随占空比和阵元数量的变化关系第56-57页
   ·单元光束的光强起伏对相干合成的影响第57-62页
     ·理论分析第57-58页
     ·模拟仿真第58-62页
   ·基于多抖动法的信号处理器第62-68页
     ·原理简介第63-64页
     ·主要参数设置第64-65页
     ·电子器件选择及其电路设计第65-66页
     ·相位控制器性能测试第66-68页
   ·多抖动法锁相技术实验研究第68-76页
     ·四路光纤激光多抖动法相干合成实验第68-71页
     ·九路 10W 级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第71-72页
     ·单元光束光强起伏对相干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第72-76页
   ·多抖动法相干合成系统的改进第76-82页
     ·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第76-78页
     ·双 PZT 相位调制器的性能测试第78页
     ·基于双 PZT 相位调制器相干合成方案的优势第78-80页
     ·2μm 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单频抖动法锁相技术研究第84-102页
   ·单频抖动法第84-94页
     ·单频抖动法的提出第84-85页
     ·原理简介第85-86页
     ·理论推导第86-87页
     ·实验验证第87-91页
     ·阵元数量对单频抖动法控制速度的影响第91-94页
   ·单频正交抖动法第94-98页
     ·原理简介第94-95页
     ·理论推导第95-96页
     ·实验验证第96-98页
   ·多、单抖动法混合锁相技术第98-101页
     ·原理简介第98-99页
     ·实验验证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基于目标在回路的激光阵列锁相技术研究第102-122页
   ·目标在回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简介第102-107页
     ·目标在回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原理第103-105页
     ·光电探测器灵敏度与目标距离的关系第105-106页
     ·大气湍流对发射距离的影响第106-107页
   ·大气湍流对相位调制信号影响的理论计算第107-115页
     ·理论推导第107-110页
     ·数值仿真第110-115页
     ·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建议第115页
   ·目标在回路相干合成的实验验证第115-121页
     ·两路 4W 目标在回路相干合成实验第116-117页
     ·九路 10W 级目标在回路相干合成实验第117-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阵列光束分孔径合成技术第122-137页
   ·阵列光束分孔径合成技术简介第122-123页
   ·基于高斯光束的分孔径合成第123-127页
     ·高斯光束分孔径合成的理论推导第123-124页
     ·数值仿真分析第124-127页
   ·基于超高斯光束的分孔径合成第127-135页
     ·圆形超高斯光束分孔径合成第127-130页
     ·方形超高斯光束分孔径合成第130-133页
     ·阵列排列形式对合成效果的影响第133-135页
   ·基于分孔径合成方式的光束合成系统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7-141页
   ·论文主要工作及其相关成果第137-138页
   ·论文主要创新工作第138-139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5-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语文学文献及“三共身”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维Mesh网络的片上组播通信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