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名词界定 | 第12-14页 |
2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概述 | 第14-22页 |
·机构 | 第14-16页 |
·体制 | 第16-17页 |
·法律 | 第17-18页 |
·标准 | 第18-20页 |
·风险监测及预警 | 第20-22页 |
3 欧美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概况 | 第22-32页 |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22-30页 |
·机构 | 第22-24页 |
·体制 | 第24-25页 |
·法律 | 第25-27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7-28页 |
·预警 | 第28-30页 |
·其他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保障 | 第30-32页 |
4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现状(以Y省为例) | 第32-44页 |
·食品安全现状 | 第32-39页 |
·企业状况 | 第32-34页 |
·风险评估 | 第34-35页 |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 第35-37页 |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 第37-39页 |
·监管人员调查 | 第39-44页 |
·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人员构成 | 第40-42页 |
·监管形势 | 第42-43页 |
·监管困难 | 第43-44页 |
5 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欧美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对分析和改进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启示 | 第44-55页 |
·新制度主义 | 第44-45页 |
·概述 | 第44页 |
·知识基础 | 第44-45页 |
·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的启示 | 第45-48页 |
·分段监管模式不是问题根节所在 | 第45-46页 |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石 | 第46-47页 |
·高效的风险监控体系是提升监管效能的保障 | 第47页 |
·权威及时的信息公开是消除公众恐慌的基础 | 第47-48页 |
·从欧美体系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制度缺失 | 第48-55页 |
·法律框架不系统 | 第49页 |
·安全标准不统一 | 第49-50页 |
·监管体系不够全面 | 第50页 |
·社会监督功能不够规范 | 第50-51页 |
·行政监管能力还很薄弱 | 第51-53页 |
·上游道德伦理构架不健全 | 第53-55页 |
6 案例 | 第55-60页 |
·“立顿”茶叶事件 | 第55-56页 |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中的部门协调 | 第56页 |
·“纸箱馅包子”中折射出的功利主义 | 第56-57页 |
·福特汽车赔偿案与哈根达斯黑作坊事件的处罚 | 第57-60页 |
7 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60-64页 |
·刻不容缓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体系建设 | 第60-61页 |
·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61-62页 |
·建立完善的食品标准化体系 | 第62页 |
·探索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62页 |
·打造科学权威的检验检测体系 | 第62-63页 |
·完善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 第63页 |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 第63-64页 |
8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