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刚构桥论文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多跨连续刚构桥挠度控制方法的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第11-14页
     ·国内与国外发展历史第11-12页
     ·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第12页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第12-14页
   ·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问题及成因分析第14-17页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成因分析第15-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挠度计算第19-29页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变形计算第19-20页
   ·节段法施工时桥梁的挠度计算第20-24页
     ·共轭梁法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无时效作用影响的挠度计算第21-22页
     ·考虑徐变作用影响的挠度计算第22-24页
   ·有限元计算分析原理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9页
3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两种设计理念的对比分析第29-41页
   ·传统理论的配筋设计第29-34页
     ·阶段法施工时预拱度的设置第30-32页
     ·传统理论配筋设计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配筋设计第34-39页
     ·零弯矩理论的原理第34-35页
     ·零弯矩理论的力学性能第35-36页
     ·基于零弯矩理论配筋设计的基本方法第36-38页
     ·采用零弯矩理论设计的工程实例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设计对挠度控制的研究第41-71页
   ·依托工程简介第41-45页
     ·工程概况第41页
     ·材料与主梁结构第41-43页
     ·下部结构第43-44页
     ·施工流程第44页
     ·设计标准第44-45页
   ·有限元模型简介第45页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预应力束配置的具体步骤第45-46页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设计与传统设计对挠度控制的对比分析第46-65页
     ·一期恒载作用阶段两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第46-55页
     ·二期恒载作用阶段两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第55-58页
     ·考虑活载长期效应两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第58-65页
   ·体外预应力第65-69页
     ·体外预应力的发展现状第65页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性第65-67页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的若干问题第67-68页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第68-69页
     ·基于零弯矩理论的设计中体外预应力设置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零弯矩理论的深化第71-81页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第71-73页
   ·基于合理成桥状态的配筋设计方法第73-75页
     ·荷载效应平衡系数第73-75页
   ·基于合理成桥状态的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结论第81-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作者简历第85-8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车组保护接地方案研究
下一篇:基于等效温度法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徐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