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引言 | 第11-14页 |
·光山县概况 | 第11页 |
·光山方言的区域归属 | 第11-12页 |
·光山方言研究综述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够[kou~(31)]” | 第14-21页 |
·“够”的词类归属 | 第14-15页 |
·“够”的语义分析 | 第15-16页 |
·“够”的句法分析 | 第16-18页 |
·“够”的句法位置 | 第16页 |
·“够”的后加成分 | 第16-17页 |
·“够”的句类分布 | 第17页 |
·“够”的句型分布 | 第17页 |
·与“够”共现成分考察 | 第17-18页 |
·“够”的语用分析 | 第18-19页 |
·“够”用法的比较分析 | 第19-21页 |
·光山方言中“够+VP”与普通话中“够+VP”的比较 | 第19-20页 |
·光山方言中“够+VP+的”在普通话中的同义表达形式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几”[t(?)i~(324)] | 第21-29页 |
·“几”的词类归属 | 第21页 |
·“几”的句法分析 | 第21-27页 |
·“几”的后加成分 | 第21-23页 |
·“几”的句类分布 | 第23-27页 |
·“几”用法的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就[tsou~(42)]” | 第29-36页 |
·“就”的词类归属及语义分析 | 第29-30页 |
·“就”的句法分析 | 第30-33页 |
·“就”的句法位置 | 第30页 |
·“就”的后加成分 | 第30-31页 |
·“就”的句类分布 | 第31页 |
·“就”的句型分布 | 第31-32页 |
·与“就”共现的成分考察 | 第32-33页 |
·“就”的语用分析 | 第33-34页 |
·“就”和普通话中“可能、也许”的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嘚吧儿[tε~(42)per]” | 第36-42页 |
·“嘚吧儿”的词类归属 | 第36页 |
·“嘚吧儿”的语义分析 | 第36-37页 |
·“嘚吧儿”的句法分析 | 第37-39页 |
·“嘚吧儿”的句法位置 | 第37页 |
·“嘚吧儿”的后加成分 | 第37-38页 |
·“嘚吧儿”的句类分布 | 第38页 |
·“嘚吧儿”的句型分布 | 第38-39页 |
·“嘚吧儿”的语用分析 | 第39-41页 |
·“嘚吧儿”与普通话中“幸亏”、“幸好”的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呀呀[ier~(35)ier]” | 第42-50页 |
·“呀呀”的词类归属 | 第42页 |
·“呀呀”的语义分析 | 第42-43页 |
·“呀呀”的句法分析 | 第43-46页 |
·“呀呀”的句法位置 | 第43页 |
·“呀呀”的后加成分 | 第43-44页 |
·“呀呀”的句类分布 | 第44页 |
·“呀呀”的句型分布 | 第44-46页 |
·“呀呀”的语用分析 | 第46-48页 |
·“呀呀”和普通话中“恰好”的比较 | 第48-50页 |
第六章 “颇哒[p‘(?)~(324)ta]” | 第50-56页 |
·“颇哒”的词类归属及语义分析 | 第50-51页 |
·“颇哒”的句法分析 | 第51-53页 |
·“颇哒”的句法位置 | 第51页 |
·“颇哒”的后加成分 | 第51-52页 |
·“颇哒”的句类分布 | 第52-53页 |
·“颇哒”的语用分析 | 第53-54页 |
·“颇哒”与普通话中“拼命”的比较分析 | 第54-56页 |
第七章 “总总[ts(?)η~(324)ts(?)η~(324)]” | 第56-65页 |
·“总总”词类归属的语义分析 | 第56-58页 |
·“总总”的句法分析 | 第58-61页 |
·“总总”的句法位置 | 第58页 |
·“总总”的后加成分 | 第58-59页 |
·“总总”的句类分布 | 第59-60页 |
·与“总总”共现成分考察 | 第60-61页 |
·“总总”的语用分析 | 第61-62页 |
·“总总”和普通话中“总”的比较分析 | 第62-65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