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言第10-19页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二) 学术研究现状综述第11-16页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第11-12页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第12-13页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困境第13-15页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出路第15-16页
 (三) 逻辑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 创新点与不足第18-19页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审视第19-35页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认识第19-28页
  1.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第19-21页
  2. 血缘宗法的社会组织第21-24页
  3. 人伦教化的精神生活第24-28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正确评价第28-33页
  1. 有过灿烂历史第29-30页
  2. 存在严重局限第30-31页
  3. 蕴含优秀元素第31-33页
 (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科学定位第33-35页
  1. 摒除偏见和误解第33页
  2. 切合时代和国情第33-35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治建设的意义第35-43页
 (一) 当前法治建设的瓶颈第35-37页
  1. 法律预期与法律实效存有落差第35-36页
  2. 法律制度同文化环境彼此脱节第36-37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第37-43页
  1. 文化基础的支撑第37-38页
  2. 本土资源的供应第38-40页
  3. 历史经验的借鉴第40-41页
  4. 民众心理的认同第41-43页
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潜在价值的表征第43-98页
 (一) 人文精神第43-70页
  1. 以人为本:哲学基础第43-55页
  2. 慎刑恤狱:制度倾向第55-63页
  3. 崇尚道德:善治理想第63-70页
 (二) 和谐理念第70-86页
  1. 和合思想:理念基础第70-75页
  2. 调处息讼:制度保障第75-81页
  3. 综合为治:整体性思维第81-86页
 (三) 家国情怀第86-98页
  1. 孝悌之道:血脉与亲情第86-91页
  2. 重民爱国:民族凝聚力第91-98页
四、 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代价值的路径选择第98-107页
 (一) 研究范式的转变第98-101页
  1. 打破思维定式第98-99页
  2. 开拓学术视野第99-100页
  3. 探索自主之路第100-101页
 (二) 法律实践的转换第101-104页
  1. 本土化的移植第101-102页
  2. 辩证式的继承第102-103页
  3. 创造性的转化第103-104页
 (三) 文化自觉的苏醒第104-107页
  1. 自我意识的彰显第104-105页
  2. 反思意识的树立第105页
  3. 批判意识的加强第105页
  4. 选择意识的提升第105-107页
结语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下一篇:我国软法困境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