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一、导论第10-15页
 (一)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第10-12页
  1. 选题的来源第10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创新点第14-15页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5-20页
 (一) 基本概念第15-16页
  1. 仲裁第15页
  2. 人事、人事争议、人事争议仲裁第15-16页
 (二)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基本理论第16-20页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理论第16-17页
  2.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适用范围第17页
  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程序第17-18页
  4.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性质第18-19页
  5.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第19-20页
三、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0-23页
 (一) 第一阶段80年代初--1994年第20页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出现第20页
  2. 第一阶段的发展特点第20页
 (二) 第二阶段1994年--2003年第20-21页
  1. 制定了人事争议仲裁法规、措施第20-21页
  2.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第21页
 (三)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第21-23页
四、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3-31页
 (一)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第23-24页
  2.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过窄第24页
  3. 对“履行聘用合同”的理解差异导致受案范围不一致第24-25页
  4.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受案范围依然比较狭窄第25页
  5.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范围存在争议第25-26页
 (二) 对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1页
  1. 仲裁机构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第26-27页
  2. 人事争议仲裁队伍的整体职业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第27页
  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职能定位不准第27-28页
  4. 人事争议仲裁司法救济严重不足第28-30页
  5. 人事争议仲裁裁决执行阻力较大第30-31页
五、完善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对策建议第31-36页
 (一) 完善政府部门有效监管机制第31页
 (二) 明确和扩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第31-32页
  1. 扩大人事聘用合同争议的受案范围第32页
  2. 类似的劳动人事争议纳入到人事争议仲裁当中第32页
 (三) 完善和提高调解制度的作用第32-33页
  1. 应该明确调解结果的司法救济途径第33页
  2. 完善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范围第33页
  3. 加强调解员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第33页
 (四) 明确仲裁机构的职能范围第33-34页
 (五) 强化行政相对人的司法救济第34页
 (六) 保证仲裁裁决的执行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注释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治理视野下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研究
下一篇:合作治理视野下的行政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