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抗滑桩力学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23页 |
·抗滑桩力学机理的研究 | 第11-18页 |
·双排抗滑桩的研究 | 第18-21页 |
·h型抗滑桩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h型抗滑桩加固边坡力学分析 | 第25-49页 |
·概述 | 第25页 |
·h型抗滑桩受力分析 | 第25-31页 |
·阻滑段受力分析 | 第25-30页 |
·锚固段受力分析 | 第30-31页 |
·h型抗滑桩结构计算模式 | 第31-43页 |
·前后桩计算模式 | 第31-36页 |
·上下部计算模式 | 第36-43页 |
·h型抗滑桩合理锚固深度 | 第43-47页 |
·半坡h型桩锚固深度要求 | 第44-45页 |
·锚固深度验算公式推导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h型桩抗滑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 第49-67页 |
·概述 | 第49页 |
·试验目的及方案 | 第49-56页 |
·试验目的 | 第49页 |
·试验方案 | 第49-5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前桩受力分析 | 第57-59页 |
·后桩受力分析 | 第59-61页 |
·压力分布函数推导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4 h型桩抗滑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83页 |
·概述 | 第67页 |
·模型试验数值建模 | 第67-71页 |
·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81页 |
·不同锚固深度的力学效应分析 | 第71-76页 |
·不同排距的力学效应分析 | 第76-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h型抗滑桩桩体参数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83-129页 |
·概述 | 第83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3-88页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83-84页 |
·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84-88页 |
·抗滑桩排距对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88-96页 |
·不同排距抗滑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94页 |
·排距对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 | 第94-96页 |
·悬臂长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96-104页 |
·不同悬臂长度抗滑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96-102页 |
·悬臂长度对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 | 第102-104页 |
·后桩锚固深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不同后桩锚固深度抗滑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5-110页 |
·后桩锚固深度对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 | 第110-112页 |
·前桩锚固深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112-120页 |
·不同前桩锚固深度抗滑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3-118页 |
·前桩锚固深度对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 | 第118-120页 |
·横梁相对刚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120-127页 |
·不同横梁相对刚度抗滑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1-125页 |
·横梁相对刚度对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 | 第125-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6 h型抗滑桩工程应用研究 | 第129-163页 |
·工程概况 | 第129-131页 |
·层状土坡稳定性分析 | 第131-142页 |
·极限上限分析基本理论 | 第131-134页 |
·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推导 | 第134-138页 |
·稳定性安全系数求解 | 第138-142页 |
·不同桩型承载性能对比分析 | 第142-153页 |
·h型抗滑桩加固边坡效果分析 | 第153-162页 |
·加固后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53-154页 |
·h型抗滑桩承载性能分析 | 第154-158页 |
·h型抗滑桩锚固深度验算 | 第158-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163-165页 |
·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163-164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5页 |
附录 | 第175页 |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75页 |
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项目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