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第20-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1-25页 |
2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45页 |
·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综述 | 第25-31页 |
·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 | 第25-26页 |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手段 | 第28-31页 |
·电力价格理论综述 | 第31-36页 |
·电价的本质和功能 | 第31-32页 |
·电价制定的目的与原则 | 第32-33页 |
·电价制定基本方法 | 第33-36页 |
·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价界定 | 第36-44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需求侧管理 | 第36-40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的界定 | 第40-41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的制定思路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定价因素分析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页 |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因素分析 | 第48-57页 |
·充放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 第49-53页 |
·充放电负荷对对电源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对放电电价的影响 | 第56-57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影响的情景分析 | 第57-66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57-58页 |
·情景分析模型构建 | 第58-63页 |
·计量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的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研究 | 第67-79页 |
·引言 | 第67页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简述 | 第67-69页 |
·充电站、充电者成本与充电电价关系描述 | 第69-70页 |
·充电站分布与规模模型构建 | 第70-74页 |
·充电路径和充电站的选择 | 第71页 |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布局和电价设定 | 第71-74页 |
·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风险态度的电动汽车放电电价策略 | 第79-103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电力需求侧响应简述 | 第80-82页 |
·V2G 备用服务与传统发电备用的异同 | 第82-83页 |
·电动汽车放电电价激励策略设计 | 第83-93页 |
·电动汽车放电的理想情景分析 | 第83-85页 |
·电动汽车放电分散式决策情景分析 | 第85-90页 |
·电力公司协调决策价格模式分析 | 第90-93页 |
·电动汽车参与备用服务市场交易模式构想 | 第93-102页 |
·电力系统可靠性要求下的备用容量确定 | 第93-95页 |
·V2G 备用容量及价格 | 第95-97页 |
·计及 V2G 备用的交易模式 | 第97-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6 基于逆向供应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协调策略 | 第103-119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峰谷分时电价简述 | 第104-105页 |
·考虑 V2G 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市场分析 | 第105-106页 |
·不同电价情景电网效益对比分析 | 第106-111页 |
·基本模型构建 | 第106-107页 |
·单一售电电价情景分析 | 第107-109页 |
·分时售电电价情景分析 | 第109-111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协调策略 | 第111-118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制定机制 | 第112页 |
·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协调模型 | 第112-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9-121页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1页 |
附录 | 第141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审的学术论文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