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实用价值 | 第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城市化的概念 | 第17-19页 |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 第19-21页 |
·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产业结构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产业结构的主要理论 | 第22-25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理论 | 第25-29页 |
·城市化与第一产业之间的影响 | 第25-27页 |
·城市化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影响 | 第27页 |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影响 | 第27-29页 |
3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29-36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9-30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2页 |
·城市化子系统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产业结构子系统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2-36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32页 |
·指标无量纲化 | 第32-3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36页 |
4 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6-47页 |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指数 | 第36-39页 |
·城市化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 第36-37页 |
·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 第37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指数 | 第37-39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 | 第39-42页 |
·协调发展含义 | 第39页 |
·协调度的计算 | 第39-40页 |
·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 | 第40-42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 | 第42-47页 |
·协调发展度 | 第42页 |
·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度 | 第42-44页 |
·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聚类分析 | 第44-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52页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政策与建议 | 第48-51页 |
·调整第一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48页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现代化,优化第二产业结构 | 第48页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 第48-49页 |
·促进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 第49-50页 |
·加强沈阳、大连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 第50页 |
·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 第50-5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1页 |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