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7页 |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二、 研究工具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与特点 | 第19-27页 |
| 一、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 | 第19页 |
| 二、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表现 | 第19-25页 |
| 三、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7-33页 |
| 一、 家庭原因 | 第27-29页 |
| (一) 家庭氛围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7页 |
| (二) 父母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三) 父母的职业类型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8页 |
| (四) 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二、 学校原因 | 第29-30页 |
| (一) 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9页 |
| (二) 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三) 教师素质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30页 |
| 三、 社会原因 | 第30-33页 |
| (一) 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31页 |
| (二) 社会生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四、 生理原因 | 第33页 |
| 第四章 提高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教学对策 | 第33-45页 |
| 一、 教育对策 | 第33-41页 |
| 二、 教学对策 | 第41-45页 |
| (一) 渗透式训练 | 第41-42页 |
| (二) 教学设计 | 第42-43页 |
| (三) 教学策略 | 第43-45页 |
| 后语 | 第45-47页 |
| 一、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 (一)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 | 第45页 |
| (二)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性别状况 | 第45页 |
| (三) 陕北地区中学生年级状况 | 第45页 |
| (四) 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比较 | 第45页 |
| (五) 提高陕北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 | 第45-46页 |
| 二、 后续研究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
| 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 第50-54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