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 第14-16页 |
·液力自动变速器概述 | 第16-21页 |
·液力自动变速器性能特点 | 第16-17页 |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 第24-37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简图 | 第25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各档传动路线及传动比计算 | 第26-36页 |
·行星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一档传动分析 | 第27-28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二档传动分析 | 第28-29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三档传动分析 | 第29-30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四档传动分析 | 第30-31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五档传动分析 | 第31-32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六档传动分析 | 第32-34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七档传动分析 | 第34-35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八档传动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7-51页 |
·发动机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发动机稳态转矩特性 | 第37-38页 |
·发动机稳态转矩特性修正 | 第38-39页 |
·液力变矩器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功率损失数学模型 | 第41-49页 |
·圆柱齿轮啮合损失功率 | 第41-45页 |
·圆锥齿轮啮合损失功率 | 第45-46页 |
·离合器摩擦损失功率 | 第46-47页 |
·轴承摩擦损失功率 | 第47-48页 |
·搅油损失功率 | 第48-49页 |
·油封损失功率 | 第49页 |
·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传动效率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的建模仿真 | 第51-63页 |
·仿真软件简介 | 第51页 |
·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液力变矩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功率损失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汽车传动系传动效率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仿真结果 | 第57-61页 |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的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汽车传动系传动效率的仿真结果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基于变速器效率的汽车动力性模拟仿真 | 第63-72页 |
·汽车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 第63-64页 |
·汽车动力性模拟计算 | 第64-68页 |
·汽车行驶方程式 | 第64-66页 |
·汽车最高车速 | 第66页 |
·汽车加速性能 | 第66-67页 |
·汽车各档动力因数 | 第67-68页 |
·汽车最大爬坡度 | 第68页 |
·汽车动力性仿真计算 | 第68-71页 |
·汽车动力性仿真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汽车最高车速仿真计算 | 第69-70页 |
·汽车动力特性仿真计算 | 第70页 |
·汽车爬坡度仿真计算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8 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优越性研究 | 第72-77页 |
·匹配 6AT 的汽车动力性模拟计算 | 第72-75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汽车最高车速仿真计算 | 第73-74页 |
·汽车动力因数仿真计算 | 第74页 |
·汽车爬坡度仿真计算 | 第74-75页 |
·比较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