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我国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发展 | 第10-11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现状 | 第11-14页 |
| ·抗震鉴定的现状 | 第11-13页 |
| ·抗震加固技术的现状 | 第13-14页 |
| ·营口市中小学校舍现状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校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检测与评价 | 第16-30页 |
| ·检测技术概述 | 第16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 第16-22页 |
| ·检测内容 | 第16-17页 |
| ·材料强度的检测 | 第17-19页 |
| ·施工偏差与缺陷的检测 | 第19-20页 |
| ·构件损伤的检测 | 第20-21页 |
| ·钢筋锈蚀检测 | 第21页 |
| ·构造的检测 | 第21-22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评价 | 第22-24页 |
| ·结构安全性的意义 | 第22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性评价 | 第22-23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安全性评价 | 第23-24页 |
| ·校舍结构检测与评价 | 第24-29页 |
| ·工程背景 | 第24-25页 |
| ·校舍结构检测 | 第25-28页 |
| ·检测评价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校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与评价 | 第30-46页 |
| ·我国《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简述 | 第30-36页 |
| ·标准的适用范围 | 第30-31页 |
| ·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 | 第31-32页 |
| ·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 | 第32页 |
| ·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 第32-33页 |
| ·现行各类房屋抗震的不同要求 | 第33-34页 |
| ·现有建筑分级抗震鉴定方法 | 第34-35页 |
| ·抗震鉴定结论 | 第35-36页 |
| ·校舍抗震鉴定与评价 | 第36-45页 |
| ·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 | 第36-41页 |
| ·抗震鉴定 | 第41-45页 |
| ·鉴定评价 | 第45页 |
| ·处理措施及建议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 第46-53页 |
| ·抗震加固设计概述 | 第46-48页 |
| ·抗震加固原则 | 第46页 |
| ·主要抗震加固方法 | 第46-47页 |
|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加固注意事项 | 第47-48页 |
| ·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 第48-52页 |
| ·抗震加固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48页 |
| ·抗震加固设计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加固后校舍抗震性能分析 | 第53-69页 |
|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概述 | 第53-58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 ·弹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 第56-58页 |
| ·加固后校舍抗震性能分析 | 第58-68页 |
| ·时程分析法(多遇地震情况) | 第58-6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Push-over 罕遇地震情况)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