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轻钢框架H型截面柱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轻型钢框架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钢框架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10-12页 |
·容许应力设计法 | 第10页 |
·塑性设计法 | 第10-11页 |
·荷载和抗力分项系数设计法 | 第11-12页 |
·高等分析方法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屈曲后强度利用 | 第12-14页 |
·轻钢框架抗震 | 第14-15页 |
·板件宽厚比限值 | 第15-17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板的屈曲与屈曲后强度 | 第19-31页 |
·板的屈曲 | 第19-23页 |
·板的屈曲概述 | 第19页 |
·小挠度理论板的弹性屈曲 | 第19-21页 |
·大挠度理论板的弹性屈曲 | 第21-23页 |
·屈曲后强度理论 | 第23-28页 |
·有效截面 | 第24-25页 |
·板件屈曲后的变形性能 | 第25-27页 |
·屈曲后强度 | 第27-28页 |
·我国规范对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压弯构件的规定 | 第28-30页 |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 第28-29页 |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翼缘宽厚比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1-53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单元的选取 | 第31页 |
·模型中的非线性设置 | 第31-32页 |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 | 第33页 |
·框架破坏的判断标准 | 第33页 |
·翼缘宽厚比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3-52页 |
·不同翼缘宽厚比下框架破坏机理 | 第34-41页 |
·不同翼缘宽厚比下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 第41-51页 |
·翼缘宽厚比限值的讨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轻钢框架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72页 |
·引言 | 第53页 |
·工程概况 | 第53-54页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54-70页 |
·STS 弹性计算分析 | 第54-56页 |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5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