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文献综述第7-10页
前言第10-11页
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第11-20页
 (一)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第11-16页
  1. 民族团结的含义第11-13页
  2. 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第13-15页
  3.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第15-16页
 (二)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第16-20页
  1. 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第16-17页
  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第17-18页
  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第18-20页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分析第20-30页
 (一)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第20-24页
  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得到重视第20-22页
  2. 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日益增强第22-23页
  3. 民族团结教育维稳效果呈现第23-24页
 (二)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6页
  1. 教育目标的认定停留在维稳层面第24-25页
  2. 教育方法的实施缺乏价值认同第25页
  3. 教育活动的设计局限于主阵地第25-26页
 (三)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26-30页
  1. 教育者未完全确立育人意识第27页
  2. 课程教材建设呈现滞后性第27-28页
  3. 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不够统第28-29页
  4.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特点的影响第29-30页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建议第30-43页
 (一) 提高对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30-32页
  1. 明确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第30-31页
  2. 确立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原则第31-32页
 (二) 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第32-34页
  1.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32-33页
  2. 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力量第33页
  3.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队伍的管理第33-34页
 (三) 优化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设计第34-38页
  1.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为基础第34-35页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为核心第35-36页
  3. 以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导向第36页
  4. 以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教育为依托第36-37页
  5. 以民族法律法规教育为保障第37-38页
 (四) 拓宽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第38-40页
  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第38页
  2. 开设涵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课程第38-39页
  3. 组织承载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的党团主题活动第39页
  4. 营造兼俱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39-40页
 (五) 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第40-43页
  1. 以政治事件为背景,落实“两个共同”教育第40-41页
  2. 以“灾害事件”为契机,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第41页
  3. 以庆典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视野下我国西南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