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1-12页 |
三、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 重难点 | 第13页 |
(二)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西南地区环境保护的影响 | 第15-21页 |
一、提供西南地区环境保护指导思想 | 第15-19页 |
(一) 敲响重视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警钟 | 第15-16页 |
(二) 正确看待西南地区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 第16-18页 |
(三) 合理调节西南地区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 第18-19页 |
二、西南地区环境保护研究丰富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 | 第19-21页 |
(一)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原则发展经济 | 第19-20页 |
(二) 把生态理念融入西南经济建设过程中 | 第20页 |
(三) 促使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力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西南地区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 | 第21-27页 |
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初步确立 | 第21-22页 |
二、生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 第22-23页 |
三、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开始显现 | 第23-25页 |
(一) 空气质量逐步优化 | 第23-24页 |
(二) 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 第24-25页 |
四、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有所加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西南地区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一、西南地区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0页 |
(一) 部分地方的环保意识比较落后 | 第27页 |
(二) 自然资源受损程度相当严重 | 第27-28页 |
(三) 生态污染日趋严重 | 第28-29页 |
(四) 西南地区环保监管制度水平落后 | 第29-30页 |
(五) 环境保护体制不健全 | 第30页 |
二、西南地区环境保护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 第30-31页 |
(二) 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 第31-32页 |
(三) 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不足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野下我国西南地区环境保护的对策 | 第33-42页 |
一、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二、树立循环经济发展观 | 第34-35页 |
三、构建西南地区生态环保的整体机制 | 第35-38页 |
(一) 加强西南地区环保制度建设 | 第35-36页 |
(二) 形成多实体参与的生态决策机制 | 第36页 |
(三) 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规划机制 | 第36-37页 |
(四) 建立起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 | 第37页 |
(五) 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四、强调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 | 第38-39页 |
五、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环保管理法治化 | 第39-42页 |
(一) 建立健全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 第40页 |
(二) 健全环保执法机构并加强环保执法 | 第40页 |
(三) 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保的犯罪行为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