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

体悟教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导言第9-29页
 一、 研究的缘起第9-13页
  (一) 由教学实践反思聚焦点定位问题所带来的思考第9-11页
  (二) 由适于本土的教学理论原创性研究的探索所带来的启示第11-13页
 二、 研究的现状与分析第13-27页
  (一) 有关体悟的研究第14-21页
  (二) 有关体悟教学的研究第21-25页
  (三)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25-27页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意义第27-29页
第一章 体悟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第29-57页
 一、 体悟教学的内涵第29-40页
  (一) “体”与“悟”的释义第29-31页
  (二) 体悟的概念解析第31-34页
  (三) 体悟教学的内涵第34-40页
 二、 体悟教学的特征第40-51页
  (一) 知识的内向性与外向性的统一第41-44页
  (二) 认识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第44-47页
  (三) 过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第47-49页
  (四) 活动的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第49-51页
 三、 体悟教学的价值第51-57页
  (一) 体悟教学与生命的自主性第52-54页
  (二) 体悟教学与生命的超越性第54-55页
  (三) 体悟教学与生命的道德性第55-57页
第二章 体悟教学的发展历程第57-84页
 一、 原初创生时期:体悟教学的生长第57-62页
 二、 重视人文时期:体悟教学的发展第62-69页
 三、 崇尚理性时期:体悟教学的隐遁第69-76页
 四、 回归生活时期:体悟教学的新生第76-84页
第三章 体悟教学的理论建构(上)第84-122页
 一、 体悟教学理论建构的时代背景第84-89页
  (一) 呼唤人的真实对话与交往的时代第84-86页
  (二)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第86-88页
  (三) 凸显人的创新能力的时代第88-89页
 二、 体悟教学理论建构的现实需要第89-114页
  (一) 应对本土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第90-109页
  (二) 发展本土生长的教学理论的需要第109-114页
 三、 体悟教学理论建构的方法第114-122页
  (一) 立足于本土教学实践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第115-118页
  (二) 立足于本土教学实践借鉴西方教学理论第118-122页
第四章 体悟教学的理论建构(下)第122-162页
 一、 体悟教学的师生观第122-128页
  (一) 有关师生关系的流行观点第122-125页
  (二) 体悟教学所构建的师生观第125-128页
 二、 体悟教学的目的观第128-136页
  (一) 教学目的观概述第129-133页
  (二) 体悟教学所确立的目的观第133-136页
 三、 体悟教学的内容观第136-143页
  (一) 教学内容观的主要取向第136-139页
  (二) 体悟教学所主张的内容观第139-143页
 四、 体悟教学的方法观第143-151页
  (一)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观第143-147页
  (二) 体悟教学所厘定的方法观第147-151页
 五、 体悟教学的评价观第151-162页
  (一) 教学评价观应处理的几种关系第152-157页
  (二) 体悟教学所需要的评价观第157-162页
第五章 体悟教学的实践探索第162-187页
 一、 内蕴体悟理念的教学实践探索举隅第162-172页
  (一) 唐江澎的体悟教学第162-167页
  (二) 郭思乐的生本教学第167-172页
 二、 对体悟教学的实践探索的反思第172-183页
  (一) 逐步提高教师的认同感第173-176页
  (二) 继续重视对学科知识的研究第176-179页
  (三) 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教学空间第179-183页
 三、 体悟教学的实践探索的展望第183-187页
结束语第187-18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9-19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98-199页
后记第199-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事软实力向战斗力生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的思考
下一篇:管理胜任力面试测评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