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城镇化内涵研究 | 第13-14页 |
·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城镇化的发展阶段研究 | 第15页 |
·国外文献对中国城镇化的研究 | 第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城镇化的起源 | 第15-16页 |
·城镇化的内涵 | 第16-17页 |
·城镇化水平的测算 | 第17-18页 |
·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 第18页 |
·评述 | 第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的测算 | 第21-29页 |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测算模型的设计 | 第22-2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3-25页 |
·多指标综合测度法 | 第25页 |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 第25-26页 |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 第26-28页 |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页 |
·城镇化水平得分的测算 | 第26-27页 |
·城镇化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29-34页 |
·陕西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各地市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各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 | 第34-39页 |
·基于钱纳里标准的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 第34-36页 |
·钱纳里发展模型 | 第34页 |
·修正的钱纳里发展模型 | 第34-35页 |
·钱纳里标准与陕西省城镇化现状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基于 IU、NU 比标准的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 第36-38页 |
·IU、NU 比标准概述 | 第36页 |
·IU、NU 比标准与陕西省现状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与其他省份的比较分析 | 第39-43页 |
·全国各省份类别的划分 | 第39-40页 |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划分方法——聚类分析法 | 第39页 |
·分类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代表省份(直辖市)的选取 | 第40-41页 |
·陕西省与代表省份(直辖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陕西省城镇化水平的预测 | 第43-48页 |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陕西省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43-44页 |
·时间序列预测法概述 | 第43-44页 |
·时间序列预测法的实现 | 第44页 |
·基于 BP 人工神经网络的陕西省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44-46页 |
·BP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BP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 MATLAB 实现 | 第45-46页 |
·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拟合效果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加强制度创新,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创新 | 第49页 |
·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优化经济结构 | 第49-50页 |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