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治理机制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页 |
·建立交易关系的动因研究 | 第14页 |
·治理机制绩效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治理机制的模式研究 | 第15-16页 |
·治理机制选择的研究 | 第16-17页 |
·治理机制的绩效研究 | 第17-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0页 |
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1 垂直协作理论 | 第22-23页 |
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影响交易成本的三个维度 | 第24页 |
4 关系契约理论 | 第24-25页 |
5 关系性嵌入理论 | 第25-26页 |
·关系性嵌入理论的内涵 | 第25页 |
·关系性嵌入的影响 | 第25-26页 |
6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治理机制与绩效的研究设计 | 第28-40页 |
1 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28-33页 |
·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及其治理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28-32页 |
·交易 | 第28-30页 |
·交易关系的治理机制 | 第30-32页 |
·市场治理机制 | 第30-31页 |
·契约治理机制 | 第31页 |
·关系治理机制 | 第31-32页 |
·科层治理机制 | 第32页 |
·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32-33页 |
2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不同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33页 |
·关系要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33-34页 |
·关系治理机制与企业质量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34-35页 |
3 变量的选取 | 第35-37页 |
·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变量指标选取 | 第35-36页 |
·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治理的综合绩效及质量安全绩效的变量指标选取 | 第36-37页 |
4 问卷设计及量表开发 | 第37-38页 |
5 资料收集与调查对象选择 | 第38-40页 |
·资料收集 | 第38页 |
·调查对象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0-55页 |
1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0-44页 |
·样本的信度分析 | 第40-42页 |
·样本的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2 样本的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3 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5-52页 |
·综合绩效的回归方程 | 第46-52页 |
·不同治理机制与综合绩效之间的回归 | 第46-48页 |
·关系治理与综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质量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0-52页 |
4. 计量结果 | 第52-53页 |
5.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不同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假设 | 第53页 |
·不同关系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53-55页 |
·交流 | 第53页 |
·信任 | 第53-54页 |
·合作意向 | 第54页 |
·灵活性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湘潭市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为例 | 第55-59页 |
1 案例选择原则及资料来源 | 第55页 |
2 案例简介 | 第55-56页 |
3 伟鸿公司与农户之间交易关系的治理机制 | 第56-57页 |
4 伟鸿公司与农户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绩效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2 对策建议 | 第60-62页 |
·对企业的建议 | 第60-61页 |
·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治理机制 | 第60页 |
·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培养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质量跟踪机制 | 第61页 |
·对政府的建议 | 第61-62页 |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61页 |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61-62页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件: 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