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8页 |
·水稻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水稻组织/器官蛋白质组学表达图谱 | 第16-19页 |
·水稻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表达图谱 | 第19-22页 |
·水稻与环境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2-26页 |
·水稻与非生物因素互作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3-24页 |
·水稻与生物因素互作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4-26页 |
·植物外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6-28页 |
·水稻外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6-27页 |
·拟南芥外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7页 |
·苜蓿外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7页 |
·烟草及玉米的外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7-28页 |
·疣粒野生稻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8页 |
第2章 建立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的水稻悬浮细胞外分泌蛋白提取方法 | 第38-51页 |
·前言 | 第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5页 |
·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结果 | 第45-48页 |
·外分泌蛋白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得率 | 第45-46页 |
·外分泌蛋白质双向电泳 | 第46-47页 |
·外分泌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 第47-48页 |
·质谱测序及信号肽预测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3章 建立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疣粒野生稻悬浮细胞外分泌蛋白提取方法 | 第51-60页 |
·前言 | 第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材料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疣粒野生稻悬浮细胞外分泌蛋白质和总蛋白的纯度鉴定 | 第53-54页 |
·疣粒稻外分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 第54-55页 |
·质谱测序及分析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4章 白叶枯病菌胁迫下的疣粒野生稻悬浮细胞外分泌蛋白质的荧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60-108页 |
·前言 | 第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0-67页 |
·材料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73页 |
·疣粒野生稻悬浮细胞外分泌蛋白质的荧光标记效率实验 | 第67-69页 |
·疣粒野生稻外分泌蛋白质荧光双向电泳分析 | 第69-73页 |
·疣粒野生稻差异表达的外分泌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3-92页 |
·外分泌蛋白质的分泌途径 | 第74-75页 |
·2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相关分子功能及参与的代谢途径 | 第75-89页 |
·疣粒野生稻应答白叶枯病菌胁迫的机理的初步分析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创新之处 | 第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附录 | 第110-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