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地空间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论文的提出与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定义 | 第10-12页 |
·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纪念地及纪念性空间理论与国内外实例解析 | 第16-33页 |
·纪念性空间解析 | 第16-17页 |
·纪念地解析 | 第17-23页 |
·纪念地的价值 | 第17-19页 |
·纪念地的属性 | 第19-20页 |
·纪念地的效益 | 第20-21页 |
·纪念地的分类 | 第21-23页 |
·纪念地的纪念性空间解析 | 第23-25页 |
·纪念地的纪念性空间构成 | 第23-24页 |
·纪念地的纪念性空间类型 | 第24-25页 |
·纪念性相关理论解析 | 第25-30页 |
·纪念性与心理学 | 第25-27页 |
·纪念性与美学 | 第27-29页 |
·纪念性与社会文化 | 第29页 |
·纪念性与场所理论 | 第29-30页 |
·国内外实例解析 | 第30-32页 |
·以历史空间为中心拓展类型 | 第30-31页 |
·历史空间与附加空间串联类型 | 第31页 |
·历史空间与附加空间并置类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纪念地整体展示设计与历史空间的保护 | 第33-61页 |
·纪念地整体展示设计原则 | 第33-36页 |
·纪念地整体展示设计方法 | 第36-48页 |
·情感表达营造 | 第36-42页 |
·空间结构组织 | 第42-48页 |
·纪念地历史空间的保护 | 第48-59页 |
·历史空间保护对象 | 第49-53页 |
·历史空间保护方法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纪念地历史空间的展示设计 | 第61-81页 |
·历史空间展示设计要素 | 第61-62页 |
·历史空间展示设计层次 | 第62-63页 |
·有形“可看性”展示 | 第62页 |
·无形“精神性”展示 | 第62-63页 |
·历史空间展示设计方法 | 第63-79页 |
·有形历史空间 | 第63-68页 |
·无形历史空间 | 第6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纪念地附加空间的展示设计 | 第81-97页 |
·附加空间展示类型 | 第81-83页 |
·引导与过渡 | 第81-82页 |
·铺垫与结束 | 第82页 |
·呼应与暗示 | 第82-83页 |
·附加空间形态设计 | 第83-86页 |
·集中形态 | 第84-85页 |
·围合形态 | 第85-86页 |
·附加空间环境设计 | 第86-95页 |
·自然环境 | 第86-92页 |
·人文环境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语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