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公务员 | 第18页 |
·公务员培训 | 第18-19页 |
·公务员培训主体 | 第19-20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务员培训中的运用 | 第20-23页 |
·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培训的基本观点 | 第21-22页 |
·公务员人力资本开发的理论依据、投资路径 | 第22-23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对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借鉴 | 第23-27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借鉴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南宁市公务员培训主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37页 |
·南宁市的基本情况 | 第27页 |
·南宁市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南宁市公务员培训主体现状 | 第28-32页 |
·南宁市公务员培训的组织机构 | 第28页 |
·南宁市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是市委党校和人才培训考试中心 | 第28-30页 |
·高校的学位教育和短期培训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 第30页 |
·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公务员培训 | 第30-31页 |
·部分培训项目实现跨区域和国际化 | 第31-32页 |
·南宁市公务员培训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严重影响公务员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32-33页 |
·尚未形成竞争性的公务员培训市场体系 | 第33页 |
·公务员培训经费不足 | 第33-34页 |
·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经验及借鉴 | 第37-45页 |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成功实践 | 第37-40页 |
·英国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实践 | 第37-38页 |
·美国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实践 | 第38-39页 |
·新加坡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实践 | 第39-40页 |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主要特点 | 第40-43页 |
·培训机构多元化形成市场竞争 | 第40-41页 |
·在职培训与学位教育相结合 | 第41页 |
·公务员培训教师多元化 | 第41-42页 |
·公务员培训经费来源多元化 | 第42页 |
·公务员培训方法灵活多变 | 第42-43页 |
·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网络化及国际化 | 第43页 |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对我国的借鉴 | 第43-45页 |
·培训主体多元化供给 | 第43-44页 |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 第44页 |
·公务员培训的跨区域和国际化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南宁市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3页 |
·改革南宁市公务员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45-47页 |
·公务员培训管理机构的改革 | 第45页 |
·确立公务员培训主体的资格认证制度 | 第45-46页 |
·制定公务员培训规划 | 第46-47页 |
·构建公务员培训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培训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 第47-50页 |
·更新政府的公务员培训观念 | 第47-48页 |
·加强政府所属的公务员培训主体自身建设 | 第48-49页 |
·发挥高校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优势 | 第49页 |
·鼓励社会培训主体深度参与公务员培训 | 第49-50页 |
·完善公务员跨区域培训 | 第50页 |
·健全多元化的公务员培训筹资机制 | 第50-51页 |
·用好国家财政专项培训资金 | 第50页 |
·实施个人按比例缴纳培训费用 | 第50-51页 |
·尝试社会筹资 | 第51页 |
·完善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 第51-52页 |
·培训质量评估的对象 | 第51页 |
·培训质量评估的内容及标准 | 第51-52页 |
·培训质量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52页 |
·加强公务员培训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