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松软土路基沉降监测与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CFG桩加固地基的方式 | 第8-9页 |
·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研究 | 第9-14页 |
·CFG桩施工工艺研究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CFG桩复合地基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 第16-46页 |
·现场监测试验 | 第16-22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19页 |
·试验工点地基处理方式 | 第19-20页 |
·现场试验方案 | 第20-21页 |
·监测频次及数据概况 | 第21-22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22-38页 |
·单点沉降计监测成果 | 第22-26页 |
·沉降板监测成果 | 第26-37页 |
·沉降监测结果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曲线拟合法在试验工程中的应用 | 第38-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路基变形监测方法对比分析 | 第46-73页 |
·概述 | 第46页 |
·常规沉降监测方法 | 第46-52页 |
·传感器监测方法 | 第52-65页 |
·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工程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路堤或地基浅层的沉降监测方法 | 第66页 |
·地基深层的沉降监测方法 | 第66-67页 |
·提高变形监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 | 第67-68页 |
·京沪高铁沧州西站试验段应用实例 | 第68-71页 |
·试验监测方案 | 第68页 |
·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情况 | 第68-71页 |
·典型断面不同方法监测结果对比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 第73-103页 |
·引言 | 第73页 |
·工程实用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73-74页 |
·常用方法 | 第73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3-74页 |
·工程实用沉降计算方法 | 第74-92页 |
·《建筑地规》法 | 第74-78页 |
·应力修正法 | 第78-79页 |
·应力扩散法 | 第79-83页 |
·等效实体法 | 第83-84页 |
·桩身压缩量法 | 第84-86页 |
·双层应力法 | 第86-87页 |
·应用Geddes解与Mindlin解计算沉降 | 第87-92页 |
·几种方法的对比 | 第92-93页 |
·试验工点典型断面沉降计算 | 第93-102页 |
·典型断面沉降计算 | 第93-98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98-100页 |
·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的对比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数值模拟 | 第103-113页 |
·概述 | 第103页 |
·软土路基处理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03-104页 |
·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03-104页 |
·ADINA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04页 |
·建立数值分析模型 | 第104-108页 |
·计算断面 | 第104页 |
·基本假定 | 第104-105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105-106页 |
·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106-108页 |
·计算工况 | 第108页 |
·路堤填筑分级加载下的沉降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08-112页 |
·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的对比 | 第108-111页 |
·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的对比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主要结论 | 第113-114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