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高陡边坡组合支挡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3-20页
     ·支挡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3-14页
     ·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现状与发展第14-15页
     ·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第15-18页
     ·支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永久变形研究第18-20页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第22-47页
   ·引言第22-23页
   ·振动台主要技术指标第23页
   ·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第23-26页
   ·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内容第26-34页
     ·模型试验方案第26-30页
     ·模型试验监测点布设第30-34页
   ·地震波和试验加载方法第34-36页
     ·地震波第34-35页
     ·加载方法第35-36页
   ·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第36-45页
     ·顺层边坡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第36-41页
     ·基覆边坡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第41-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FLAC3D软件及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47-59页
   ·引言第47页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47-56页
     ·FLAC3D软件简介第47-48页
     ·网格模型第48-50页
     ·材料参数及本构模型选定第50-52页
     ·监测点布设第52-54页
     ·力学阻尼的选取及边界条件第54-55页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第55-56页
   ·数值模拟内容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顺层边坡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9-76页
   ·双向汶川波作用下支挡结构动力响应第59-68页
     ·水平加速度响应第59-61页
     ·垂直加速度响应第61-64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64-65页
     ·动位移响应峰值第65-67页
     ·锚杆的动力响应第67-68页
   ·不同方向汶川波作用下支挡结构动力响应第68-71页
     ·支挡结构加速度响应第68-69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69-70页
     ·支挡结构位移响应峰值第70-71页
     ·锚杆的动力响应第71页
   ·不同倾角顺层边坡支挡结构的动力响应第71-74页
     ·支挡结构加速度响应第71-73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73-74页
     ·支挡结构移峰值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基覆边坡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76-96页
   ·(下)重力式挡土墙土(上)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第76-84页
     ·水平加速度响应第76-78页
     ·垂直加速度响应第78-80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80-81页
     ·动位移峰值响应第81-83页
     ·锚杆的动力响应第83-84页
   ·(下)桩板式挡土墙土(上)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第84-90页
     ·加速度响应第84-86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86-87页
     ·支挡结构动位移响应第87-89页
     ·锚杆的动力响应第89-90页
   ·全坡面整体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第90-95页
     ·加速度响应第90-91页
     ·动土压力响应峰值第91-92页
     ·支挡结构动位移响应峰值第92-93页
     ·锚杆的动力响应力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对比研究第96-106页
   ·基覆边坡支挡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第96-100页
     ·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第96-99页
     ·动位移响应对比分析第99页
     ·动土压力响应对比分析第99-100页
   ·顺层岩质边坡支挡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第100-105页
     ·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第101-103页
     ·动位移响应对比分析第103-104页
     ·动土压力响应对比分析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6-108页
   ·主要结论第106-107页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松软土路基沉降监测与分析
下一篇:温度作用下CRTSII型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