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9页 |
一、 关于隐性债务与转轨成本的研究 | 第13-16页 |
二、 关于我国做实个人账户问题的研究 | 第16页 |
三、 关于名义账户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 关于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一、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一、 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二、 实证与规范分析法 | 第21页 |
三、 制度分析法 | 第21-22页 |
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历程 | 第23-25页 |
一、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和改革的全面展开 | 第23-24页 |
二、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 | 第24页 |
三、 2000 年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进程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8页 |
一、 参保人员范围 | 第26页 |
二、 养老基金筹资办法 | 第26页 |
三、 养老金计发办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中国“养老金悖论”的实证研究 | 第28-3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8-29页 |
一、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第28页 |
二、 中国“养老金悖论” | 第28-29页 |
三、 养老保险费率 | 第29页 |
四、 养老金替代率 | 第29页 |
第二节 中国“养老金悖论”的实证研究 | 第29-36页 |
一、 现行制度运行中实际实现的替代率测算 | 第29-32页 |
二、 历年企业在职职工工资与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比较 | 第32-34页 |
三、 现行养老保险体制下保险费率与替代率的国际比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国“养老金悖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5页 |
第一节 计发办法本身存在的缺陷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转轨成本的存在 | 第37-39页 |
一、 隐性债务与转轨成本的概念 | 第37-38页 |
二、 养老保险转轨成本与“养老金悖论”的关系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较低 | 第39-40页 |
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窄 | 第39页 |
二、 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低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滞后 | 第40-45页 |
一、 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 | 第40-41页 |
二、 企业年金发展的意义 | 第41-42页 |
三、 企业年金发展的“瓶颈” | 第42-45页 |
第五章 解决中国“养老金悖论”的可行办法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制度内的可行办法 | 第45-49页 |
一、 优化养老金计发办法 | 第45-46页 |
二、 延长退休年龄 | 第46-47页 |
三、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制度外的可行办法 | 第49-55页 |
一、 加大财政补偿力度 | 第49-51页 |
二、 发展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 第51-53页 |
三、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