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舆论监督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5页
   ·文献综述第15-18页
     ·网络媒体和舆论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第15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9-20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9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理论分析第20-36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概述第20-25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第20-23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特点第23-25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分析第25-30页
     ·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需要第25-26页
     ·深入推进反腐败的需要第26-28页
     ·公民政治参与的需要第28-29页
     ·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缺陷第29页
     ·体制外传统舆论监督的局限第29-30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第30-33页
     ·人民主权论第30-31页
     ·权力制约论第31-32页
     ·宪法的规定第32-33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要素第33-36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观要素第33-34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客观要素第34-36页
第3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载体及监督效果的实现类型第36-49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第36-40页
     ·对政府机关的监督第36-39页
     ·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第39-40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载体第40-45页
     ·网站监督第40-43页
     ·政治博客第43-44页
     ·公共论坛第44-45页
   ·网络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类型第45-49页
     ·网络曝光引发相关职能部门调查处理第45-46页
     ·网络曝光引发传媒跟进报道和相关部门处理第46-47页
     ·传媒报道引发网络扩散和相关部门处理第47-49页
第4章 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第49-57页
   ·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第49-51页
     ·网络舆论监督疏于浅表化第49-50页
     ·网络舆论监督公信力不高第50-51页
     ·部分网民滥用网络舆论监督第51页
   ·影响网络舆论发挥监督效果的原因分析第51-57页
     ·政府信息公开不足第51-53页
     ·与体制内的监督力量对接不足第53页
     ·官员对网络舆论监督存在不正确的认识第53-54页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缺乏互动合作机制第54-55页
     ·网民缺乏责任意识和网络自律及信息素养第55-57页
第5章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第57-66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实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第57-59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57-58页
     ·实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第58-59页
   ·加大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立法工作第59-60页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与现有体制内监督的结合第60-62页
   ·地方官员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第62-63页
   ·建立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互动合作机制第63-64页
   ·提高网民责任意识和网络自律能力及信息素养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73页
附录 B 人肉搜索公约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microRNA启动子甲基化的分析以及AtWRKY30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