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界定 | 第13-18页 |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的界定 | 第13-14页 |
·域外国家和地区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的界定 | 第14页 |
·我国关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界定 | 第14-15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与相关概念之辩析 | 第15-18页 |
·非全日制劳动模式与全日制劳动模式之区分 | 第15-16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 | 第16-17页 |
·非全日制劳动与兼职劳动区分 | 第17-18页 |
第3章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之利弊分析 | 第18-27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发展概述 | 第18-21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发展迅猛的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21-23页 |
·缓解就业压力 | 第21-22页 |
·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 第22页 |
·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需要 | 第22-23页 |
·满足劳动者灵活就业的需要 | 第23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发展的消极意义 | 第23-27页 |
·劳动关系不稳定 | 第24-25页 |
·劳资矛盾突出 | 第25页 |
·冲击劳动力市场秩序 | 第25-26页 |
·劳动者权益保护程度低 | 第26-27页 |
第4章 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劳动的价值取向 | 第27-35页 |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第28-31页 |
·劳动力交易的理论假设及其目标 | 第28-29页 |
·劳动合同中的双重价值冲突 | 第29-30页 |
·非全日制劳动者与全日制劳动者的平等保护 | 第30-31页 |
·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 第31-35页 |
·秩序与效率和安全价值的冲突 | 第31-32页 |
·秩序价值是最高的价值目标 | 第32-33页 |
·遵循秩序价值的现实条件 | 第33-35页 |
第5章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特殊问题及对策 | 第35-46页 |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灵活性问题及其对策 | 第35-39页 |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口头形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第35-37页 |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特殊终止制度之剖析 | 第37-39页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工资问题及对策 | 第39-41页 |
·非全日制劳动之特殊工资标准 | 第39-40页 |
·非全日制劳动特殊报酬支付周期及其分析 | 第40-41页 |
·非全日制社会保险问题及其对策 | 第41-44页 |
·非全日制劳动多重劳动关系间之劳动关系的处理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