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天然气管道仿真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国内天然气管道仿真技术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仿真计算引擎的架构设计 | 第20-37页 |
·概述 | 第20-22页 |
·架构的定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仿真计算引擎的架构设计 | 第22-34页 |
·业务需求概述 | 第23-26页 |
·仿真计算引擎的非功能需求 | 第26-27页 |
·架构设计策略 | 第27-28页 |
·架构描述 | 第28-34页 |
·仿真计算引擎的架构实现 | 第34-36页 |
·实现约束 | 第34-35页 |
·实现技术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大型天然气管网的拓扑结构研究 | 第37-51页 |
·概述 | 第37-39页 |
·大型天然气管网的结构 | 第37-3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 | 第38-39页 |
·管网拓扑结构的计算机描述 | 第39-43页 |
·管网工艺流程的逻辑模型—有向图 | 第39-41页 |
·管网业务数据的持久化 | 第41-43页 |
·管网拓扑结构的算法设计 | 第43-45页 |
·拓扑排序 | 第43-44页 |
·基本元件的识别 | 第44-45页 |
·分支点提取 | 第45页 |
·分支提取 | 第45页 |
·实例分析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天然气管网输送工艺的数值系统研究 | 第51-70页 |
·概述 | 第51-52页 |
·非线性系统求解 | 第51页 |
·线性化处理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51-52页 |
·天然气管网仿真数值模型建立 | 第52-57页 |
·天然气管网组成部分重排序处理 | 第53页 |
·计算节点序列生成 | 第53-54页 |
·节点控制方程 | 第54-57页 |
·方程组联立 | 第57页 |
·管段和非管元件模型的线性化处理 | 第57-69页 |
·线性化处理一般原理 | 第57页 |
·管段控制方程线性化 | 第57-61页 |
·离心压缩机模型线性化 | 第61-62页 |
·阀门(截断阀、止回阀、调节阀)模型线性化 | 第62-66页 |
·外部边界模型的数值处理 | 第66-67页 |
·分支点模型的数值处理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天然气管网仿真数值系统求解技术研究 | 第70-83页 |
·概述 | 第70-72页 |
·天然气管网仿真模型求解技术 | 第7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70-72页 |
·管网仿真非线性数值模型的求解 | 第72-74页 |
·管网仿真线性数值模型的求解 | 第74-80页 |
·配置法简介 | 第74-75页 |
·线性数值模型蛙跳的求解策略 | 第75-77页 |
·管网仿真初始状态的建立 | 第77-78页 |
·热力系统迎风求解策略 | 第78-80页 |
·隐式差分法与线性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压缩机的动态仿真研究 | 第83-98页 |
·概述 | 第83-85页 |
·压缩机动态仿真难点 | 第8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83-85页 |
·压缩机系统工艺图及启、停机描述 | 第85-86页 |
·压缩机系统工艺图 | 第85-86页 |
·压缩机启动过程描述 | 第86页 |
·压缩机停机过程描述 | 第86页 |
·离心压缩机特性曲线方程 | 第86-89页 |
·恒定转速下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方程 | 第87页 |
·变转速下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方程 | 第87-88页 |
·离心压缩机的喘振和滞止现象 | 第88-89页 |
·启停过程仿真实现 | 第89-91页 |
·压缩机启动过程仿真(STARTING)—设定转速 | 第89-90页 |
·压缩机停机过程仿真(STOPPING) | 第90-91页 |
·仿真实例 | 第91-97页 |
·物理模型 | 第91-92页 |
·压缩机性能曲线数据 | 第92-94页 |
·压缩机启动过程仿真 | 第94-96页 |
·压缩机停机过程仿真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仿真计算引擎的最大处理能力探求 | 第98-113页 |
·概述 | 第98-100页 |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第9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 | 第98-100页 |
·仿真计算引擎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0-101页 |
·正交化测试设计 | 第101-111页 |
·确定因素和水平 | 第101-104页 |
·正交表的选择 | 第104-108页 |
·正交测试的优势 | 第108-111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8章 实现及应用效果分析 | 第113-123页 |
·天然气管网仿真软件的实现 | 第113-117页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117-122页 |
·西气东输一线概述 | 第117-119页 |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9章 研究展望 | 第123-125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建议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