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气矿采气井筒结垢机理与防垢措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结垢机理研究及防垢措施发展动态 | 第14-25页 |
| ·结垢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20页 |
| ·国内外防垢措施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7-29页 |
| 第2章 蜀南气矿气田水水质分析 | 第29-39页 |
| ·气田水水型种类 | 第29-30页 |
|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 第30页 |
| ·试验仪器、药品与材料 | 第30-32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药品与材料 | 第30-32页 |
| ·蜀南气矿气田水水质分析 | 第32-33页 |
| ·垢样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水样分析 | 第33-36页 |
| ·垢样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蜀南气矿气田水结垢趋势预测 | 第39-69页 |
| ·蜀南气矿基本情况 | 第39-51页 |
| ·地质特征 | 第41-43页 |
| ·开发情况 | 第43-44页 |
| ·典型井工艺特征 | 第44-47页 |
| ·气田水回注简介 | 第47-51页 |
| ·硫酸盐垢饱和指数 | 第51-53页 |
| ·碳酸钙结垢饱和指数 | 第53-54页 |
| ·单相系统 | 第53页 |
| ·两相系统 | 第53-54页 |
| ·蜀南气矿气井结垢趋势预测 | 第54-68页 |
| ·预测模型分析 | 第54-55页 |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5-61页 |
| ·预测模型求解方法 | 第61-62页 |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4章 蜀南气矿气田水防垢剂的研究 | 第69-87页 |
| ·防垢剂概述 | 第69-75页 |
| ·防垢剂种类与性质 | 第69-73页 |
| ·防垢剂性能评定 | 第73-75页 |
| ·防垢剂性能评定试验 | 第75-77页 |
|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75页 |
| ·试验方法 | 第75-76页 |
| ·防垢剂性能评定方法 | 第76-77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7-86页 |
| ·防垢剂筛选 | 第77-81页 |
| ·防垢剂的复配研究 | 第81-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5章 固体防垢块研制 | 第87-103页 |
| ·固体防垢块概述 | 第87-88页 |
| ·固体防垢块防垢试验 | 第88-90页 |
|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88页 |
| ·试验方法 | 第88-90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102页 |
| ·固体防垢块载体材料选择 | 第90-92页 |
| ·固体防垢块的防垢剂成分选择 | 第92-96页 |
| ·载体与防垢剂、缓蚀剂配比优化 | 第96-100页 |
| ·固体防垢块溶出率试验 | 第100-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6章 蜀南气矿井筒防垢措施 | 第103-109页 |
| ·防垢工艺措施 | 第103-105页 |
| ·合理选择气田水回注井 | 第103页 |
| ·注意回注水与地层配伍性 | 第103-104页 |
| ·采取措施降低回注水温度 | 第104页 |
| ·提高回注水流速和压力 | 第104页 |
| ·在地面对回注水进行预处理 | 第104-105页 |
| ·防垢剂防垢措施 | 第105-106页 |
| ·配方型防垢剂防垢 | 第106页 |
| ·固体防垢块防垢 | 第106页 |
| ·防垢效果评价 | 第106-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9-111页 |
| ·结论 | 第109-110页 |
| ·建议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