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12页 |
·储层随机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主要成果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8页 |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18-19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页 |
·构造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 第19-21页 |
·沉积体系 | 第19-21页 |
·盆地演化史 | 第21页 |
·地层划分及地层特征 | 第21-22页 |
·油气资源及勘探现状 | 第22-28页 |
·油气地质条件 | 第22-24页 |
·油气资源概况 | 第24-25页 |
·勘探现状及成果 | 第25-28页 |
第3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28-56页 |
·岩相类型及特征 | 第28-29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9-42页 |
·石炭系太原组沉积相特征 | 第30-31页 |
·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相特征 | 第31-37页 |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沉积相特征 | 第37-42页 |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模式 | 第42-48页 |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42-44页 |
·沉积模式 | 第44-48页 |
·砂体沉积微相及展布特征 | 第48-56页 |
·单井微相剖面特征 | 第49-50页 |
·砂体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50-52页 |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52-56页 |
第4章 储层物性特征及其评价 | 第56-87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6-63页 |
·砂岩孔隙度特征 | 第56-57页 |
·砂岩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57-59页 |
·优质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60-61页 |
·孔隙度与埋深的关系 | 第61-63页 |
·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 第63-68页 |
·砂岩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类型及分布 | 第63-66页 |
·砂岩孔喉大小与分布 | 第66-67页 |
·孔喉大小对砂岩渗透率的贡献 | 第67-68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68-75页 |
·储层特征类比评价 | 第75-87页 |
·沉积学特征对比 | 第75-77页 |
·储集物性与孔喉结构对比 | 第77-80页 |
·含气饱和度的比对 | 第80-84页 |
·气层压力系数对比 | 第84-85页 |
·气井无阻流量对比 | 第85-87页 |
第5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87-106页 |
·测井响应特征 | 第87-96页 |
·砂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87-89页 |
·砂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89-96页 |
·砂岩厚度分布特征 | 第96-97页 |
·砂岩的物性特征 | 第97-98页 |
·岩性、岩相与物性的关系 | 第98-102页 |
·储集物性参数的关系分析 | 第102-105页 |
·岩芯分析物性参数的关系 | 第102-104页 |
·测井解释与岩芯分析值的关系 | 第104-105页 |
·储层参数下限值的确定 | 第105页 |
·“四性”关系总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储层地质建模 | 第106-134页 |
·储层随机建模的意义 | 第106-108页 |
·对单砂体的研究需要基于单河道的模拟技术 | 第106-107页 |
·客观表征储层空间分布特征的需要 | 第107页 |
·不确定性研究和风险评价的需要 | 第107页 |
·快节奏勘探开发工作的需要 | 第107-108页 |
·储层建模软件RMS/STORM简介 | 第108页 |
·随机模拟方法优选 | 第108-109页 |
·储层随机建模步骤 | 第109-133页 |
·数据准备 | 第110页 |
·构造建模 | 第110-111页 |
·沉积相模拟 | 第111-117页 |
·三维储层参数模拟 | 第117-129页 |
·3D地震工区沉积相模拟 | 第129-133页 |
·建模结果评价 | 第133-134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建议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附录(图版Ⅰ) | 第143-144页 |
附录(图版Ⅱ) | 第144-145页 |
附录(图版Ⅲ) | 第145-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