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污泥煤浆的最佳浓度、流变特性与稳定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引言第10-11页
   ·城市污泥的概述第11-18页
     ·城市污泥的概念及分类第11-12页
     ·污泥的性质第12-14页
     ·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第14-18页
   ·水煤浆概述第18-21页
     ·水煤浆的性质第19页
     ·水煤浆燃烧特性第19页
     ·水煤浆的应用优势第19-20页
     ·煤浆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0-21页
   ·污泥与煤混烧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针对污泥与煤混烧环境问题的研究第21页
     ·针对污泥与煤混烧热工特性的研究第21-22页
     ·针对污泥混烧工艺技术的研究第22页
     ·现有污泥混烧技术的局限性第22-23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方案第23-24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3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3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4-38页
   ·生活污泥的表面活性理论第24-27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概述第24页
     ·污泥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第24-26页
     ·污泥煤浆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第26-27页
   ·水煤浆的技术理论第27-33页
     ·水煤浆的制备工艺第27-28页
     ·煤质对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第28-31页
     ·粒度极配对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第31-32页
     ·水煤浆流变特性第32-33页
     ·水煤浆稳定特性第33页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33-36页
     ·求线性回归模型第34页
     ·平方和分解第34-35页
     ·模型拟合度第35页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第35页
     ·逐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第35页
     ·筛选变量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污泥表面活性的检测第38-42页
   ·实验材料第38页
   ·实验仪器第38页
   ·试验方法第38-40页
     ·污泥的实验室培养第38-39页
     ·生活污泥表面张力的测定第39页
     ·生活污泥ζ电位的测定第39-40页
   ·实验结果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污泥煤浆的制备与煤质表征第42-48页
   ·污泥煤浆的制备第42-46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污泥煤浆制备工艺与过程第42-43页
     ·制备污泥煤浆的颗粒极配第43-46页
   ·煤质表征第46-47页
     ·实验材料第46页
     ·实验结果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污泥煤浆最佳浓度的实验研究第48-54页
   ·实验材料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污泥煤浆浓度的测定第48页
     ·污泥煤浆表观粘度的测量第48-4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煤质对污泥煤浆最佳浓度影响的分析第49-50页
     ·污泥的表面活性对污泥煤浆最佳浓度影响的分析第50页
     ·理论分析第50-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污泥煤浆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第54-61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流变性的测量第5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煤质对污泥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第54-56页
     ·污泥浓度对污泥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第56-57页
     ·确定污泥煤浆的流体类型第57-58页
     ·理论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七章 污泥煤浆稳定特性的实验研究第61-65页
   ·实验材料第61页
   ·实验方法第61-62页
     ·静止析水法第61页
     ·落棒实验第61-6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65-68页
   ·全文总结第65-66页
   ·建议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用车辆磁流变半主动减振座椅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DON毒素和脱二氧喹烯酮抗体制备及免疫检测方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