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22页 |
| ·光皮桦育种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种质资源 | 第8-9页 |
| ·育种目标 | 第9-10页 |
| ·育种方法 | 第10-12页 |
| ·小结 | 第12页 |
| ·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 第12-16页 |
| ·SSR标记的开发 | 第12-13页 |
| ·SSR标记的应用 | 第13-16页 |
| ·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林木遗传图谱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林木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9-2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2页 |
| 2 光皮桦EST序列的SSR信息分析 | 第22-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光皮桦EST数据来源 | 第23页 |
| ·EST预处理 | 第23-24页 |
| ·EST-SSR搜索 | 第24页 |
| ·EST-SSR引物设计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光皮桦ESTs中SSRs的频率、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 ·光皮桦EST-SSRs多态性预测 | 第26-27页 |
| ·光皮桦EST-SSR引物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1页 |
| 3 光皮桦EST-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1-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4页 |
| ·DNA提取及检测 | 第31-32页 |
| ·正交设计优化EST-SSRPCR反应体系 | 第32页 |
| ·PCR扩增 | 第32页 |
| ·退火温度确定 | 第32页 |
| ·EST-SSRPCR反应体系的稳定性检测 | 第32-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正交设计优化光皮桦EST-SSRPCR反应体系 | 第34-35页 |
| ·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5页 |
| ·光皮桦EST-SSRPCR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的稳定性检测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4 光皮桦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7-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供试材料 | 第38-39页 |
| ·EST-SSR引物 | 第39页 |
| ·育种群体的SSR分析 | 第39页 |
| ·DNA提取及检测 | 第39页 |
| ·PCR扩增、电泳检测及拍照保存 | 第39页 |
| ·SSR分析 | 第39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 ·多态性EST-SSR筛选结果 | 第40页 |
| ·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0页 |
| ·育种群体无性系组间遗传距离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5 光皮桦SSR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3-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亲本和作图群体 | 第43页 |
| ·SSR标记 | 第43页 |
| ·作图群体的SSR分析 | 第43-44页 |
| ·DNA提取及检测 | 第43页 |
| ·SSR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 第43页 |
| ·SSR标记分析 | 第43-44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SSR标记 | 第44页 |
| ·SSR标记在F1群体中的分离情况 | 第44-46页 |
| ·遗传图谱 | 第46页 |
| ·讨论 | 第46-5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 ·展望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 附表 | 第64-88页 |
| 个人简介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