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27页
 一 论题的提出第11-13页
 二 社会秩序相关研究综述第13-22页
  (一) 社会秩序的研究范式第13-19页
  (二) 国内社会秩序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三) 国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三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2-27页
  (一) 研究思路第22-24页
  (二) 研究方法:整体研究、学科综合和具体方法的辩证统一第24-25页
  (三) 创新之处和不足第25-27页
第一章 社会秩序概论第27-59页
 第一节 社会秩序及其相关概念第27-40页
  一、秩序第27-29页
  二、社会秩序第29-31页
  三、与社会秩序相关的概念第31-34页
  四、社会秩序的构成和类型第34-40页
 第二节 社会秩序理论的发展理路第40-49页
  一、西方社会秩序理论发展理路解析第40-46页
  二、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理论发展理路解析第46-49页
 第三节 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基础上的理论建构第49-59页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第50-51页
  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秩序内涵第51-53页
  三、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秩序理论建构第53-59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概论第59-93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形成的背景第59-67页
  一、国际背景第59-65页
  二、国内背景第65-67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形成之历程第67-77页
  一、第一阶段:自上而下(1978-1992)第67-71页
  二、第二阶段:自下而上(1992-2002)第71-74页
  三、综合阶段:上下博弈与互动(2002-至今)第74-77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基本特征第77-83页
  一、经济生活市场化第77-79页
  二、政治生活理性化第79-81页
  三、文化生活多样化第81-82页
  四、社会流动常态化第82-83页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国际影响第83-86页
  一、中国威胁论第83-85页
  二、中国模式第85-86页
 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形成的历史经验第86-93页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第87-88页
  二、改革开放是社会秩序发展的主要动力第88-89页
  三、立足现实、尊重规律、充分发挥国家权威理性作用的建构途径第89页
  四、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渐进发展路径第89-90页
  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第90-91页
  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秩序之间的关系第91-93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第93-120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面临的主要问题第93-106页
  一、组成要素方面第94-100页
  二、作用方式方面第100-104页
  三、作用方式的效果方面第104-106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问题的主要成因第106-120页
  一、经济原因第106-109页
  二、政治体制原因第109-113页
  三、文化观念原因第113-116页
  四、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原因第116-120页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第120-145页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发展机制第120-133页
  一、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第120-125页
  二、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主要原则第125-128页
  三、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路径探讨第128-133页
 第二节 创建中国社会秩序的未来第133-145页
  一、中国社会秩序的未来展望第133-135页
  二、创设有利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秩序条件第135-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后记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