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23页 |
·芳杂环聚合物概述 | 第6-10页 |
·聚酰亚胺(PI) | 第7-8页 |
·聚吡咙(PYS) | 第8-9页 |
·聚苯并咪唑(PBI) | 第9-10页 |
·聚苯基三嗪 | 第10页 |
·聚喹噁啉 | 第10-23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合成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15-21页 |
·聚喹噁啉的合成进展 | 第15-19页 |
·喹噁啉单体的合成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发展趋势和本科题的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4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测试方法及仪器 | 第24-25页 |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6页 |
·1,2-二(4-氟苯基)-2-羟基乙酮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6页 |
·1,2-二(4-氟苯基)-2-羟基乙酮的合成 | 第25页 |
·1,2 -二(4-氟苯基)-2-羟基乙酮的表征 | 第25-26页 |
·4,4’—二氟代二苯甲酰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页 |
·4,4’—二氟代二苯甲酰的合成 | 第26页 |
·4,4’-二氟代二苯甲酰的表征 | 第26页 |
·新型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31页 |
·4,4’-二氟代二苯甲酰与双酚 A 的聚合及进一步聚合反应 | 第26-29页 |
·PK1 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27页 |
·PK1 的合成(4,4’-二氟代二苯甲酰与双酚A 的聚合) | 第26-27页 |
·PK1 的表征 | 第27页 |
·PQ1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9页 |
·PQ1 的合成(PK1 与邻苯二胺聚合反应) | 第27-28页 |
·PQ1 的表征 | 第28-29页 |
·4,4’—二氟代二苯甲酰与双酚S 聚合反应及进一步聚合 | 第29-31页 |
·PK2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0页 |
·PK2 的合成(4,4’—二氟代二苯甲酰与双酚S 聚合) | 第29页 |
·PK2 的表征 | 第29-30页 |
·PQ2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31页 |
·PQ2 的合成(PK2 与邻苯二胺聚合反应) | 第30页 |
·PQ2 的表征 | 第30-31页 |
·有效控制和改变新型聚合物分子量 | 第31-34页 |
·PQ12(3 倍)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页 |
·PQ13(6 倍)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2页 |
·PQ22(3 倍)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页 |
·PQ23(6 倍)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34页 |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单体的制备 | 第34-35页 |
·新型聚合物的制备 | 第35-40页 |
·双酚A 系列聚合物 | 第35-37页 |
·双酚S 系列聚合物 | 第37-40页 |
·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 | 第40-43页 |
·新型芳杂环聚合物——聚喹噁啉的性能 | 第43-48页 |
·溶解性能 | 第43-44页 |
·光学特性 | 第44-45页 |
·热性能 | 第45-46页 |
·耐酸碱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