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探究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要 | 第14-15页 |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探究是理论研究和完善的需要 | 第15页 |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探究是其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的特征界定 | 第16-17页 |
·筹资主体的变化 | 第16页 |
·统筹层面的变化 | 第16页 |
·保障内容的变化 | 第16页 |
·管理强度的变化 | 第16页 |
·参与原则的变化 | 第16页 |
·救助机制的变化 | 第16-17页 |
·现状分析综述 | 第17-22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概况 | 第18-20页 |
·国内农村合作医疗模式溯源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调研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 | 第22页 |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 | 第22页 |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 | 第22-23页 |
·论文结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昌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基本态势 | 第24-31页 |
·昌邑市农业卫生资源概况 | 第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情况 | 第24-27页 |
·思想认识建构 | 第24-25页 |
·运行机制建构 | 第25-26页 |
·运营模式建构 | 第26页 |
·保障模式建构 | 第26-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特点 | 第27-29页 |
·群众基础良好 | 第27-28页 |
·增长势头迅速 | 第28页 |
·优惠受益范围广 | 第28-29页 |
·组织体系健全 | 第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功能作用 | 第29-31页 |
·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 | 第29页 |
·激活了农民医疗需求 | 第29-30页 |
·健全了公共卫生医疗网络 | 第30页 |
·提升了对政府的信任度 | 第30页 |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分析 | 第31-36页 |
·运行环节瓶颈 | 第31-34页 |
·筹资机制不畅 | 第31页 |
·医疗资源不均 | 第31-32页 |
·服务质量不高 | 第32页 |
·合理管控不力 | 第32-33页 |
·报销制度不足 | 第33页 |
·普惠性能不强 | 第33-34页 |
·运行政策瓶颈 | 第34-36页 |
·大病为主实施原则的缺陷 | 第34-35页 |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策的缺陷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约瓶颈的成因分析 | 第36-42页 |
·外部影响性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认知程度偏低影响运行质量 | 第36-37页 |
·“主客”发生易位影响合理管控 | 第37-38页 |
·预防模式缺失影响可持续发展 | 第38页 |
·“人治”色彩明显影响健康推进 | 第38页 |
·内在制约性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筹资机制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服务机制的局限性 | 第39页 |
·基金监管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主体意识的局限性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路径探析 | 第42-49页 |
·增强服务职能 | 第42-44页 |
·科学引导提高认知程度 | 第42页 |
·积极支持拓展筹资渠道 | 第42-43页 |
·完善服务增强发展动力 | 第43-44页 |
·强化责任职能 | 第44-45页 |
·加强调控降低道德风险 | 第44页 |
·适时疏堵促进健康发展 | 第44-45页 |
·健全保障增强服务能力 | 第45页 |
·强化监督强化合理管控 | 第45页 |
·实施创新职能 | 第45-4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体系相衔接 | 第4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衔接 | 第4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体制改革相衔接 | 第46-4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相衔接 | 第47页 |
·完善法治职能 | 第47-49页 |
·法治是促进新农合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 第47页 |
·依法施政保障新农合长期健康发展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