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对虾病毒病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进展 | 第9-22页 |
| 1 几种对虾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 ·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 第9-12页 |
| ·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 第10页 |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 第10-12页 |
| ·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 第12-14页 |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 第12页 |
| ·对虾杆状病毒(BP) | 第12页 |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 第12-14页 |
| ·小RNA病毒科(Picomaviridae) | 第14-15页 |
| ·Nidoviridae | 第15页 |
| 2 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第15-22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 第16-17页 |
| ·荧光定量PCR的理论依据 | 第16页 |
| ·荧光定量PCR的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种类 | 第17-20页 |
| ·定量方法 | 第20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多重荧光定量PCR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多重PCR同时检测WSSV和IHHNV | 第22-29页 |
| 1 材料 | 第22-23页 |
| 2 方法 | 第23-25页 |
| ·单引物特异性扩增 | 第23-24页 |
| ·多重PCR扩增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单重PCR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 第25-26页 |
| ·单重PCR镁离子优化结果 | 第26页 |
| ·单独扩增与同时两重扩增的比较 | 第26页 |
| ·两重PCR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 第26页 |
| ·两重PCR镁离子优化结果 | 第26-27页 |
| 4 讨论 | 第27-28页 |
| ·DNA提取注意事项 | 第27页 |
| ·单一扩增与两重扩增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比较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的创新点 | 第27页 |
| ·多重PCR扩增技术检测WSSV和IHHNV的特异性和快捷性 | 第27-28页 |
| 5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WSSV)病毒 | 第29-38页 |
| 1 材料 | 第29-30页 |
| 2 方法 | 第30-34页 |
| ·DNA核酸提取 | 第30页 |
| ·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 第30-33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3页 |
| ·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33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及灵敏性试验 | 第33-34页 |
| ·WSSV质粒标准品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34页 |
| ·WSSV质粒标准品线性范围的确定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4页 |
| ·探针类型的选择结果 | 第34-35页 |
| ·Mg~(2+)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35页 |
| ·引物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35页 |
| ·探针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35页 |
| ·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 | 第35-36页 |
| ·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36页 |
| ·WSSV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 | 第36-37页 |
| ·临床病料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IHHNV)病毒 | 第38-45页 |
| 1 材料 | 第38页 |
| 2 方法 | 第38-40页 |
| ·DNA核酸提取 | 第38-39页 |
| ·阳性质粒的制备 | 第3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9页 |
| ·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3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及灵敏性试验 | 第39-40页 |
| ·IHHNV质粒标准品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40页 |
| ·IHHNV质粒标准品线性范围的确定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40页 |
| ·Mg~(2+)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40-41页 |
| ·引物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41页 |
| ·探针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41页 |
| ·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 | 第41-42页 |
| ·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42页 |
| ·IHHNV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 | 第42-43页 |
| ·临床病料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第43页 |
| 4 关于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双重荧光定量PCR对WSSV和IHHNV的同时检测 | 第45-49页 |
| 1 材料 | 第45-46页 |
| 2 方法 | 第46-48页 |
| ·两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46-47页 |
| ·探针类型的选择 | 第47页 |
| ·探针浓度组合选择 | 第47-48页 |
| ·临床病料的复合荧光定量检测 | 第48页 |
| 3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小结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