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饶河流域城镇地理初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区域意义 | 第9-10页 |
2、史学意义 | 第10页 |
3、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学术回顾 | 第10-16页 |
1、作为学科的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第11-12页 |
2、以古都和大城市为对象的个案研究 | 第12-13页 |
3、以区域城市为对象的城市群研究 | 第13-16页 |
三、研究重难点、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四、理论与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理论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 第18-35页 |
第一节 饶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18-23页 |
一、气候与水文 | 第20-22页 |
(一)气候 | 第20-21页 |
(二)水文 | 第21-22页 |
二、地形地貌与土壤 | 第22页 |
三、自然灾害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饶河流域的人文社会环境 | 第23-35页 |
一、饶河流域政区沿革概况 | 第23-26页 |
二、饶河流域人口概况 | 第26-32页 |
(一)人口数量的增减 | 第26-29页 |
(二)人口迁移 | 第29-30页 |
(三)城镇人口及其职业构成 | 第30-32页 |
三、商品经济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的发展概况及地理分布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发展概况 | 第35-43页 |
一、城镇数量的历史分析 | 第35-41页 |
(一)赣东北山区的动乱与万年县的设置 | 第36页 |
(二)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镇兴盛 | 第36-41页 |
二、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 | 第41-43页 |
(一)明前期 | 第41页 |
(二)明中后期 | 第41-42页 |
(三)明末至清前期 | 第42页 |
(四)清中晚期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 | 第43-47页 |
第四章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类型与形态分析 | 第47-60页 |
第一节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类型与职能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明清饶河流域城镇形态分析 | 第49-60页 |
一、城镇等级与规模 | 第50-53页 |
二、城镇的空间形态 | 第53-54页 |
三、城镇的内部结构 | 第54-60页 |
(一)行政署区 | 第55-56页 |
(二)文化区 | 第56-59页 |
(三)居住区、商业区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8页 |